泛舟西湖。作者
赵晔娇
中新网杭州10月1日电
(见习记者赵晔娇)今天是中国六十华诞,喜气洋洋的杭州西湖船老大丁慧军郑重地在他的手划船上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笑呵呵地将一拨拨游客迎上船。“西湖游船是浙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我已经划了10多年船了,心里是越来越甜,我还要再划六十年。”他说。
“坐船、坐船,来杭州不坐船可是要遗憾的!”尽管杭州阴雨绵绵,但在西湖断桥码头还是聚集了一大批兴致勃勃的中外游客,丁慧军全然不顾已经湿透的船工服,仍是卖力地吆喝着。热情的召唤声很快聚拢了一批游客,面对他们的讨价还价,丁慧军一指手划船说:“一个小时80元,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趁着招徕客人的间隙,丁慧军告诉记者,西湖游船是杭州乃至浙江的门面子。近年来,杭州对西湖游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统一的制度让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名气越来越大。“木质船身,蓝白篷布,随波而动,飘飘渺渺,手划船是中外游客最爱的一道风景。”
据悉,手划船是西湖最具传统特色的游船,其尺度、风格从明清沿袭至今,古称“瓜皮船”,近代称“划子”。在改革开放之前,西湖手划船可没有像现在这样风光,1974年,手划船曾一度消失,直到1978年才恢复。
而船工和脚夫、车夫作为旧社会“五夫”之一,日子过得也很是艰辛。著名画家丰子恺一句“船身愈变愈旧,摇船人的脸孔愈变愈憔悴,摇船人的衣服愈变愈褴褛”的描述道尽了西湖船工的沧桑。
西湖船工的命运直到解放后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7年4月25日清晨,在西湖湖心亭,周恩来总理陪同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双双走上了手划船游览三潭印月。由于布票紧张,那时的西湖船工没有统一工作服,船工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叠补丁的,和西湖美景很不和谐,这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不久后,在周恩来的特批下,西湖船工拿到了新中国第一套西湖船工服,自此开始了扬眉吐气的生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丁慧军载着客人迎着微风细雨渐行渐远,临行前,他告诉记者,西湖船工从曾经的艰辛谋生,再到如今的品质生活,他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感激和祝福,“我还要再划六十年。”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