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竺 钢 本版现场图片 上海长江隧道内首次装饰了地图壁画,不仅让隧道更加美观,而且能缓解司机视觉疲劳。 |
隧道内遇火灾,25分钟可疏散
长江大桥10公里光带将成夜间航空航海标识 今后市民可以吃到崇明新鲜蔬菜
晨报记者 钟 晖 郁文艳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前夕,晨报记者再次乘车穿越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感受隧道两侧大幅的地图壁画,听专家讲解长江隧道内的逃生通道是如何设计的。据专家介绍,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隧道内的人员可在25分钟左右完成疏散。
隧道装饰:
内部首设地图壁画
昨天上午8点37分,晨报记者乘车从浦东洲海路出发,11分钟就驶抵位于浦东五号沟的长江隧道浦东入口。进入隧道,记者发现手机信号立刻消失。不过据有关人士透露,本月底隧桥通车后,手机信号肯定会同步开通。
记者看到,长江隧道宽敞的出入口,东侧是上行线(浦东至崇明)的入口,西侧是下行线 (崇明至浦东)的出口。并排的两个隧道口中间是一道玻璃和混凝土组成的隔墙。技术人员介绍说,由于上行道入口进的是新风,下行线的出口排出的风中有车辆尾气,这道隔墙防止了两者混杂。
隧道内设置了3车道,地上新画上了白色的标志线,隧道上方情报板上“欢迎光临长江隧道”的绿色字体不时闪现。而两侧侧墙采用了白色的搪瓷钢板材料,使隧道在视觉上显得更宽大一些。隧道中部两侧还有大幅的地图壁画,用抽象的手法标出了长江隧桥的地理位置及上海的主要路网。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装饰,也是为了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感。隧道安全:
纵横上下均有逃生通道
上海长江隧道的距离之长,位居上海各隧道之首,最忌火灾。据有关专家介绍,一旦长江隧道内发生火灾等事故,隧道内的人员有三种逃生模式。
第一种是纵向逃生,即迎着风来的方向而行,经专门的逃生通道,就近向距离最近的出、入口疏散。第二种是横向逃生,即通过横向联络通道,疏散到相邻的另一条圆形隧道内。第三种是上下逃生,即上部公路隧道发生险情,或是下部地铁隧道遭遇状况,都可由专门的上下逃生梯道疏散至较为安全的区域。
目前,隧道内的联络通道共有8条,间隔约800米左右,如果采用联络通道来逃生,疏散时间约在25分钟左右。鉴于国际、国内对人在黑暗中所能承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5分钟的研究,隧道内每隔270米,还设置了专门的上下逃生梯道,供上、下层之间互通。
如何保证良好的通风率,是超长、特大隧道迫切需要解决的又一关键性问题。有关专家表示,就长江隧道来说,由于隧道长度较长,对于其排气、通风的环节,设计中采用了“射流风机纵向诱导通风模式”加“重点排烟”的措施,来确保隧道内良好的通风环境。简单而言,即是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一台台射流风机的传接,快速、及时地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
此外,空气在流通、清污的过程中必然招致“温升”,即靠近隧道出口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到40℃至50℃。为此,长江隧道除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外,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并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让雾滴在挥发过程中把热量给带走,对隧道内部进行降温。大桥设计:
“S”造型既美观又环保
记者在长江大桥上看到,212米高的“人”字形桥塔高高矗立。“人”字形桥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大桥还有一个“S”形弯,这种线型既考虑了对水流的影响最小,又与整座桥梁功能要求结合起来,使得它在造型优美的同时还满足了环保要求。
在全长约10公里的上海长江大桥上,用于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灯具已经安装完成。全桥两侧采用LED灯具,东面临海一侧采用蓝色LED光源,西面靠长江一侧采用黄色LED光源,以此来展现“江海之界”这个总体设计主题。大桥两侧的照明在夜晚的海面上勾勒出一条连接长兴岛和崇明岛长约10公里的光带,在船行视野中,两侧不同颜色的光带成为海上区别方向的重要标志;在航空视野中,它又将成为大桥在夜晚的标志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