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教育局录用191大学生后强行要求捐款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0月28日07:09
央视《焦点访谈》2009年10月27日播出“河北威县教育局录用191大学生后强行要求捐款 ”,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大学毕业以后,如果能走上中小学老师的岗位,对于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前不久,河北省威县就给了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这样一个机会,公开招聘,层层考试,500多名高校毕业生择优录用了191位,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可是让这191位选拔胜出者没有想到的是,10月中旬,就在他们刚刚上班没多久就被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本科毕业生捐3万,名目是“捐资助教”。
解说:
10月19号上午,正当记者在威县采访,有教师反映,一些已经在银行交了款的教师,正在威县教育局用银行的存单换领教育局开具的收据,记者随即赶到这里。
记者:
这是在工商银行交的,这是建设银行,这是建设银行。
这是什么钱?
韩能文 河北省威县教育局财务股工作人员:
这是捐资助教款。
记者:
捐资助教款。
韩能文:
嗯。
记者:
干什么用?
韩能文:
那我就说不清了。
记者:
是自愿的吗?
韩能文:
应该是。
解说:
记者从这些交款单上看到,捐款的收款单位是威县教育局教育集中支付中心,经现场清点,共有交款单82张,也就是说截止到10月19号上午,至少有82人捐了款。
据这位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82位捐款者全都是今年通过考试被录用的年轻教师。记者发现,虽然这些教师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捐款数额却高的惊人,不是五万就是三万。
记者:
五万元,五万元,五万元,这是三万元,这三万元是怎么说的?
韩能文:
一个专科,一个本科。
记者:
专科是五万元,本科是三万元。
韩能文:
专接本三万元。
记者: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
韩能文:
上面领导定的,咱说不清。
记者:
哪个领导定的?
韩能文:
教育局领导叫我收我就收。
解说:
既然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用,那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何还要捐出数万元呢?在威县教育局,记者采访了张宏局长,张局长承认,在这次募捐之前,局里确曾进行过动员和号召。
记者:
通过什么方式来号召?
张宏 河北省威县教育局局长:
通过教师节大会的时候,说了一下。
记者:
跟哪些人说?
张宏:
跟一些校长。
记者:
当时跟校长是怎么说的?
张宏:
就是说可以自愿捐助教育,可以宣传宣传,可以动员动员,但是不要硬性规定,我说咱们威县再穷,咱们不能从这上面刮,我是这样说的。
记者:
这次捐资助教的活动,这次在多大范围内开展?
张宏:
这次只能是这次招录的老师中开展,本着自愿,愿捐就捐,不愿捐就拉倒。
解说:
张局长一再强调,教育局只是进行过宣传和动员,捐款则完全是老师们自发和自愿的行为。
张宏:
县上也没有明文规定,教育局来说也没有明文规定,我们光是把账户给他们,捐款的账户,自愿捐。
记者:
专科五万块钱,专接本三万块钱,这个标准是怎么定下来的?
张宏:
这个标准是没有硬性规定,都是说三万也可以,五万也行,他们听到这个了,多多益善,三万也行,五万也行,都是这么说的。
解说:
为证实自己的说法,张局长还带着记者跑了两所学校,找到几位新录用的老师,让他们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
这次捐款活动是哪个机构发起的,是学校发起的,还是县里面发起的?
陈永夫 河北省威县牛寨小学教师:
这个不知道,没有说这个,都是自愿交的。
记者:
自愿的。
陈永夫:
嗯。
记者:
自己突然想起来了。
陈永夫:
对,对,对。
解说:
这位老师捐了五万元,照他的说法,自己捐款纯属自愿。
记者:
为什么会想起来这样捐款呢?
魏艳华 河北省威县枣园中学教师:
赶上机会了。
记者:
赶什么机会?
魏艳华:
招聘嘛。
记者:
招聘跟捐款有什么关系呢?
魏艳华:
感到成为真正的老师,自豪。
解说:
这位老师则将捐款的原因归结为赶上了好时候,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的自豪感,促使她做出了捐出五万元巨款的举动。那么,这些老师们又是如何筹措这笔钱的呢?在征得对方同意后,记者来到了一位老师的家里。
记者:
家里面几亩地?
陈永夫:
有十来亩地。
记者:
全部种的棉花。
陈永夫:
一般都是棉花。
记者:
收入情况怎么样呢一年?
陈永夫的妻子:
差不多,今年,雨水,今年光下雨。
记者:
今年收成不太好。
陈永夫的妻子:
嗯,涝了不少。
解说:
陈永夫是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上大专的几年里就花去了不少钱,2004年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他一直在一家私立学校临时代课,加上妻子务农的收入,全家年收入也就一万多元,而这次陈永夫一捐就是五万元。
记者:
这个钱怎么筹呢?
陈永夫:
都是这几年攒的,在私立学校干了几年。
记者:
在那个学校工资多少?
陈永夫:
就是千把块钱。
记者:
一千块钱左右。
陈永夫:
对。
记者:
那你这五万块钱相当于把你这几年,不吃不喝的工资全交了。
解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威县是个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万元对于一个当地的普通家庭来讲,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些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还没有领到工资的年轻教师,要拿出三万或五万元的捐款,压力可想而知。
记者:
到今天为止,82位老师交了捐款,他们的经济情况,能交得起这些捐款吗?
张宏:
这个实事求是地说,不太清楚。
解说:
那么,这些教师究竟是怎样自发自愿地捐出了三万元和五万元捐款的呢?在威县采访期间,一位刚刚交完捐款的教师,向记者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知情人:
10月13号星期二的时候,校区校长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就说每人交五万块钱,然后就立马入正式编制,不交的就开除,就不能再教书了。
记者:
这个话是你猜测的,还是现场听到的?
知情人:
现场听到的,校长亲自讲的,校长亲自这样讲的,还跟我们说不要对外面说,谁要是上访,去投诉这个事情,也就是开除。
解说:
这位教师对记者说,捐资助教本来是件高尚的事情,但是现在的这种做法,既违背了老师们的意愿,也玷污了捐资助教的纯洁性。
记者:
收这个你自己也认为不合理,但是为什么还去交呢?
知情人:
没办法,你不交就没有这个工作了,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太大,有这个机会就考了,既然考上了就想珍惜这份工作,毕竟还比较稳定,这份工作。
解说:
就这样,从10月14号开始,短短几天的时间,80多位老师交上了捐款,几百万元装进了威县教育局的钱袋子。
记者:
这笔钱有没有什么安排,怎么用?
张宏:
现在你说计划安排还没有,将来以后这部分款怎么办,还得正儿八经开会研究。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我们的记者采访以后,河北威县县委和县政府给《焦点访谈》发来信函说:“在新招录教师中开展自愿捐资助教活动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决定予以彻底纠正,退回已捐资金。”钱虽然拿回来了,但是心还不踏实,因为不交钱走人,向上级告状也走人,实在是让这些新教师们担心,辛辛苦苦考来的工作会不会因此而丢掉。
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而威县教育局之所以敢于让就职者“被捐款”,正是基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求职的毕业生众多,不怕招不来人。真的希望这种“被捐款”的事情,别再让求职若渴的大学毕业生们遭遇到了。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来源: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