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楼练琴,3楼老两口不堪其扰——
大连首例“琴声扰民案”开审
两年来,每到晚上,家住八一路附近的潘先生和老伴儿就得出去散步两小时,风雨无阻,“楼上邻居家小孩弹钢琴,吵得我们实在受不了,这是无奈之举。”经派出所、街道、社区多次调解无果后,潘先生已将邻居告上法院。对此,楼上邻居又是另一番说法,双方都表示已经筋疲力尽,期待纠纷早日了解。
楼上练琴,楼下不满
“琴声陷我们于噩梦般境地,老伴经常绝望地嗷嗷哭”
10日下午1点左右,当记者来到潘先生家时,他和老伴儿正在吃午饭。64岁的潘先生说,老伴儿61岁,这两年他们的退休生活过得乱七八糟,“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生活规律都被打乱了。”
“2年前,我们平静的生活被楼上每天都要传来的、无休止的钢琴声完全打乱了,陷入了噩梦般的境地。”原来,2007年秋,楼上邻居魏女士家5岁的孩子买了钢琴,每天晚上7点至9点都要练琴,“叮叮当当的钢琴声清楚地传到我家,不论吃饭看电视,还是休息会客,都要被迫接受他们的‘伴奏’。”
采访时,女主人甚至顾自躲进卧室里,拂面长叹,她告诉记者,现在连记者和潘先生在客厅谈话的声音她听了都觉得头疼。潘先生拿着一份病志说:“老伴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听到噪声特别烦躁,今年3至4月被迫住院,高血压已经到了高危阶段。最初的一年里,我们总在和楼上邻居商量解决的办法,但是他们除了做了简单的遮挡外,再也不愿意采取其他措施,琴声仍然困扰我们。”
这两年来,潘先生和老伴儿被迫养成了晚上出去散步的的习惯,“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孩子只要弹钢琴,我们就得躲出去。”据潘先生了解,楼上的钢琴声对其他住户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他家影响巨大,“他在我家头顶上,距离不到1米,钢琴就放在地板上,200多斤的东西震动起来的响声,直接通过地板传到了我们家。”
矛盾升级,殃及四邻
“他们半夜跺地板,我只能敲天棚抗议,这是被逼疯的”
潘先生清楚地记着,2008年12月15日,双方纠纷开始升级。“那天晚上,从6点半开始,孩子以最大的音量,弹到了20点10分还没有停止,我用木棒捅了天棚要求其停止,他们不但不停,反而猛烈地跺地板,从此双方交恶。”以前,楼上邻居常带着孩子到潘先生家玩儿,此后,两家人见了面也假装不认识。
“他们利用住在我们头顶上的优势,天天跺地板、原地跳,故意扔东西制造噪音,直到半夜11点,甚至更晚。”潘先生出示的一份“近期故意制造噪音扰民记录”显示,从今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的半个月里,楼上邻居共故意制造噪音13次,“9月26日,凌晨3点,反复跺脚,扔东西,约半小时;10月4日,晚11点,凌晨2点、5点,三次有木块声……”
在潘家的小黑板上,写着“斗争到底,草根也要生存。”“快被逼疯了,是被琴声逼疯的!”潘先生说,他无奈之下也做出了一些“疯狂”的举动,比如敲打天棚等等。采访时,他拿出了一把锤子给记者演示,他在一根木棒上拧上了一块垫有泡沫的木板,将木板顶在天花板上,用锤子敲打木棒尾端,用这套自制的装备来抗议琴声。
此外,听到钢琴声,潘先生还去敲过楼上邻居家的门,“有一段时间,只要他们弹琴,我就放开家里的音响,让楼上邻居也尝尝不得安宁是什么滋味。”记者看到,他们的楼房是一梯4户,放音响时也难免会影响到四邻,对此,潘先生表现得十分无奈,也承认给邻居带来了干扰,“我也考虑到了放音响会扰民,但是我是被逼的,逼疯了!”
调解无果,走上法院
“我不索药费和赔精神损失,只希望停止噪音扰民”
在潘先生家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他手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他给记者读了其中一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此外,他说这两年学习了很多相关法律,从中找到维权根据。
在发生纠纷时,双方都曾拨打110报警。10日下午,记者来到潘家所在的社区,社区书记证实多次调解无果。社区调解委员会8月17日出具的一份调解情况说明材料中提到:“ 3月26日,经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共同协调,魏女士将钢琴移进了小卧室,潘先生反映琴声对他家的影响有所缓解,但在卧室仍听得到琴声,两家矛盾不断,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这份盖有印章的说明材料中还提到:今年6月,街道司法所本着“老人能休息好、安度晚年,孩子能弹好琴、健康成才”的原则进行了耐心调解,并建议两家共同出资对董家放钢琴的小卧室进行隔音处理,“潘先生同意司法所建议,魏女士予以拒绝,两家矛盾延续至今。”对此,潘先生告诉记者,他估计装修费大约1000元,他愿意出500元。
从《现代城市环境保护》等书籍上,潘先生了解到,噪音污染可以打官司,比如成都的麻将官司、重庆的钢琴环境噪音污染案等等。于是,今年10月份,他向西岗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11月2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我们双方都出庭了,法官说让我做噪音污染等级的鉴定,11月中旬将确定哪家鉴定机构。”潘先生表示,他的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制止被告琴声和故意制造的各种噪声扰民行为;被告承担本次诉讼费用。”他表示,并没有向对方提出医疗费和精神赔偿。
4楼邻居,也有苦水
“孩子弹钢琴有什么错,而且我采取了多种降音措施”
10日,记者电话采访了4楼邻居家的男主人董先生,他却给出了另外的说法:“2007年9月中旬,我给5岁的孩子买了钢琴,楼下邻居强烈反对,我对钢琴做了一些降音措施,但他仍不满意。民警和社区提出,希望两家协商出一个弹钢琴的时间段,我同意,但是潘家坚持除非他们听不到声音,否则任何时间弹都不行。”董先生说,“调解失败后,潘家开始大声播放摇滚音乐,夜里敲楼板,干扰我们的生活。”而对于潘先生所提出的董先生家半夜跺地板、扔东西一事,董先生则表示否认。
今年3月份,董先生听从社区民警建议,将钢琴从客厅移到小卧室,并依旧采取封钢琴音板、垫数层地毯的措施,同时我家弹钢琴不超过20时20分。“这样潘家表示满意,但这一情形持续一周后,潘家又开始放音乐、敲地板,此次调节又失败了。”对于司法所提出的进行隔音装修处理的建议,董先生说:“我没听他说过要出500元钱的事情,再者这房屋本身的隔音质量就不算好,如果装修的隔音效果不好,那还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呢?”
此外,董先生还提到,两家因为钢琴引起纠纷,也波及到了邻里关系。在开庭前,6户邻居都为他作证,证明潘家放音乐、敲地板扰民,邻居们还出具了书面证据,一户邻居的证据显示:“在夜里确有敲击声,早晨有音乐声,10月10日凌晨3点50分,有敲击声,邻居有被吵醒的。”
“现在被逼的,孩子放学回来,顾不上吃饭就得先来练习钢琴,孩子学琴有什么错吗?”董先生说,大连弹钢琴的孩子成千上万,不否认琴声对邻居有一定影响,“但是我提出每天一个时间段来弹钢琴,难道这也过分吗?”最后,他表示,既然此事已经走上法律程序,就只能等法院判决了。
11日下午,董先生夫妇俩再次致电本报记者,他们强调说:“我们没有半夜跺地板,纠纷确实由我们家的钢琴声而起,但现在楼下的行为也对我们产生影响了。我们手中有证据,也保留诉讼的权利。”
记者调查:琴声扰民纠纷时有发生,防范各有招
对此,大连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琴声扰民的纠纷时有发生,但是走上法庭的还是个例,这个问题还有赖于双方互谅互让协商解决。
记者了解到,在高新园区一小区,居民楼一楼公建有一个琴房,白天晚上都有来学琴的,难免有一定的噪音污染,在听取邻居的意见后,琴房找了一家专业承接隔音、降噪工程的公司,用吸音、减震材料重新装修,并装了隔音门窗,还规定晚间练琴的限时要求,邻里关系大为改观。
此外,一些练琴人士还建议,钢琴降噪可以在地面上铺一小块毯子,并钢琴的后面铺一条毯子,把毯子固定到琴背,然后靠墙,这就类似于给墙上装一层吸音材料;也有人说可以把弱音瓣踩下去;大多数人建议关键还是控制好练琴时间。
在潘先生家的墙上,贴着他誊抄的《宽心谣》,前几句是:“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他说,这两年他和老伴儿也在琴声的折磨中慢慢改变,期待安度晚年。而董先生也表示,他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已被折腾的精疲力竭,无心长久这样僵持下去,期待邻里关系缓和。
就此问题,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柳中权认为,而邻里和谐的前提是互谅互让,两家走上法律途径,只能说现代人的法制观念增强了,但这并不说明和谐邻里关系就此不可挽回了,老人和孩子都是需要特别保护照顾的群体,解决纠纷应以尊老爱幼为根本。
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师于倩表示,当人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纠结于某一件事时,精神难免会高度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塑造,建议双方淡化此事,寻找健康快乐的充实生活,将烦恼最小化。
本报特别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