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记忆: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8日14:48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彭清一关于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片段记忆

  从流浪儿到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彭清一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文化发展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为了搜集保存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我们找到了舞蹈家彭清一,听他讲述几十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一次走进金色大厅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参加每两年一届、每届历时半个月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简称世青节)。每届联欢节团中央和全国青联都要在国内选拔大批优秀的青年文艺和体育工作者参加。彭清一在1951年被选拔为中国青年文工团舞蹈队的成员,赴德国柏林参加第三届世青节。

  “那段日子非常充实。”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青年文工团的日程总是排得密密麻麻,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民主德国、苏联、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参观,交流,欣赏歌剧、芭蕾。“即使看不懂,也要使劲鼓掌;不能大声讲话,要认真学习;要展现出新中国的精神风貌。”大家每天早上6点集合,因为彭清一要负责叫每个同志起床,所以每天5点半就要起床。“一直到今天,我也坚持每天5点半就起床”——那个时期的每一件事都深深影响了彭清一的整个人生。从8点半大家就要开始一天的排练,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即使在国外,彭清一也一刻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当时,彭清一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学习舞蹈和练功的资历都很浅,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虚心向国内外专家请教,“我恨不得一口吞下这些名家的所有学识”,学习笔记记了满满十几大本。他在国内的时候,练芭蕾舞的转圈费了很大劲也总是不得要领,在罗马尼亚,经一个专家指点后茅塞顿开。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彭清一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舞蹈和文化素养。

  彭清一总说文艺工作者就是一名战士,要“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的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因为这个时期,彭清一受到了最严格正统的组织纪律教育。彭清一还记得在民主德国时被文工团团长周巍峙批评的一件事。当时在餐桌上吃面包,他涂了黄油、果酱,还加上了一层白糖,周巍峙严肃地走过来说:“彭清一,你不看看东德现在什么情况,他们也很困难。你涂了黄油、果酱还不够?为什么还要涂白糖?”从此彭清一牢牢记住了一点: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新中国的形象!有着极其强烈的国家意识,是那一代艺术家的共同特点。“一伸腿一抬手都是国家形象”,无论是饰演一个小角色,还是担当主要角色,站在舞台上的彭清一都会忘了他自己,充满激情地饰演好每一个角色。彭清一和他的同事们带着国家的荣誉感、历史的使命感,在那次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以极富民族特色的《红绸舞》、《西藏舞》为祖国赢得了两枚金质奖章。1951年8月,在东德参加完世青节的演出后,文工团便开始了在东德各地和欧洲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巡回演出。“那时外国人看到我们的女同志时,总是喜欢看脚,而我们的女演员们就故意把步子迈得大大的,让他们看清楚我们新中国的女性是不是小脚。”而看过《红绸舞》的外国人纷纷感叹:新中国的红火烧起来了!中国青年文工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

  说到这段让彭清一骄傲和记忆深刻的艺术和人生经历,还不能不提到他们代表新中国艺术家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往事。奥地利是当年欧洲之行中唯一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金色大厅当时正好处于奥地利的四国轮值中苏联当执的日子,他们得以把新中国的音乐舞蹈艺术带进了音乐艺术的著名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从1951年开始,彭清一几乎每年都会出国演出访问。作为文化使者,他先后随团访问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苏联就去过10次——向世界宣传中国,向各国人民展现中国民族舞蹈艺术。

  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不仅对于彭清一个人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新中国的整个文化事业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不仅为全国多个文艺团体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分子,更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管理经验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完全不同于旧社会戏班子的新型文艺院团,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影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基本改变了旧中国文化事业积贫积弱的局面。例如,以1951年出访的中国青年文工团骨干为主要成员,1952年,在刘少奇、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新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后来赫赫有名的东方歌舞团、中央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皆脱胎于此。

  难忘慕尼黑空难

  新中国早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之路并不只有鲜花和掌声,有时候甚至会需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抛头颅洒热血。彭清一还清楚地记得1956年的那场慕尼黑空难。

  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当时,只有2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扩大中国的影响,党中央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为此,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国内京剧、音乐、舞蹈界的著名演员组成了中国艺术团。这是一个民间性质的艺术团体,团长由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担任,赵沨担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成员包括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刘淑芳、赵青等名家共88人,彭清一也是其中之一。

  代表团准备前往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和乌拉圭。这4个国家当时还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有些国家甚至还驻有国民党的使馆机构。与1951年那次出访不同,这样单枪匹马进入政治气候完全不同的国家,是福是祸,实难预料。但大家都牢牢记得出行前周总理亲自到和平宾馆为代表团送行时说的话:无论有多大困难,只要能进去,就是胜利;要认真执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要保证演出质量,通过演出交流文化,广交朋友。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艺术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圣地亚哥、蒙得维地亚等地演出58场,观众达15万多人,艺术团所到之处,都备受欢迎,广大华侨更是欢欣鼓舞。拉美四国的国家元首、议会会长和政府官员,纷纷接见了楚图南团长和演员,盛赞演出成功,并向新中国表达了良好祝愿。南美诗人聂鲁达还与演员们一起联欢、合影留念。彭清一还记得在智利科隆大剧院演出结束后,智利的一位舞蹈演员还送给他一双芭蕾舞鞋,他回赠了一柄檀香扇。

  这次访问演出非常成功,是中国与南美洲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创举,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也可书下光辉的一笔。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有10名文艺工作者在此次南美之行中失去了生命。那是1956年11月24日,艺术团成员从瑞士分乘3架飞机回国。当前两架飞机顺利到达捷克后,第三架飞机却迟迟没有到。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中国驻捷克大使曹瑛红着眼眶告诉大家:“第三架飞机在慕尼黑上空发生坠机事件,10名同志全部罹难。”这10名同志有:1948年与江姐一起做过地下工作的、担任艺术团副秘书长的李德椿及吴鸣申、刘又春、张春来、蒋文林、王文华、邓子若、俞良、饶其丰、张槐根。后来,10位遇难烈士被合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陵园内,陈毅副总理亲自题写了墓碑:中国访南美艺术团遇难同志之墓。彭清一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唱歌、不跳舞,每年清明节都要捧一束鲜花去祭奠这些为了祖国对外交流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他流着泪默默告诉他死去的战友:我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今天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你们可以安息了。

  彭清一简历

  彭清一,山西忻县(今忻州)人,舞蹈演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历任中央歌舞团演员、舞蹈队队长,中国舞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和第五届理事。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演舞蹈《大刀进行曲》、《花鼓灯》等。参与表演的《红绸舞》、《游春》、《西藏舞》获1951年第三届世青节舞蹈比赛一等奖。

  作者:毛莉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