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悄然现身南京,出现在犹他(无锡)环境应用研发中心主办的招待会上。
“犹他和无锡在低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意义不仅在无锡,也是犹他州和江苏省合作的体现,同时也是不久前奥巴马总统和胡绵涛主席会谈取得共识的体现和具体的落实。”洪博培说。
来中国当大使前担任犹他州长,做大使后又为家乡和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而加油鼓劲,洪博培的支持,让中美首个地方政府共同支持的环境保护合作项目格外引人关注。
犹他,美国西部州,其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青海,以摩门教而闻名于世。这个美国西部州和中国的江南古镇之间的地方政府合作项目因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都值得深入探讨。
产学研联盟的“犹他模式”
犹他州率先启动和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979年中美建交前,有3个最著名的中美民间的交流活动:乒乓外交、犹他州杨柏翰大学歌舞团访华和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在随后的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杨柏翰大学从未停下交流的步伐,先后造访中国达23次。
犹他州也是最早与中国开展医学合作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它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医生,帮助中国建立了心脏外科现代化医学及管理的体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犹他州的公园城中学就与北京四中开展了青少年交流与合作,这一合作延续至今。到90年代中期,犹他州政府科技兴州、犹他模式得到了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犹他州从此在中国、尤其在公共政策领域闻名遐迩,为中国的西部开发、科技兴国的政策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借鉴。
“那时候,中国提出西部开发,所借鉴的就是犹他模式,那个时候的中央领导人几乎都知道犹他。”胡向前说。胡曾任美国犹他州政府经贸厅厅长助理、州长助理、犹他州政府贸易代表、犹他州驻华总代表。
在胡向前看来,从落后走向繁荣的犹他模式是:抓住机遇、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契机,突出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政府决策人的胆识和战略眼光。
简而言之,犹他的创新模式是典型的产学研结合,即州政府资助大学招募世界顶级研究人员的战略投资,对创新研发领域集中进行投资。洪博培在任期间,提议设立一个两亿美元的平台建设基金,结果一向喜欢刁难政府的州议会高票通过。
这,就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犹他产学研联盟”。
“犹他州政府从一开始就重视科研的成果转化。从立项起,就配备了专门的成果转化团队。”胡向前说。
对于犹他的成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撰文赞扬,其通栏标题是“金融危机时犹他经济独领风骚”。2008年9月,犹他州的失业率为3.5%,比加州失业率的一半还少。
节能环保犹他是先锋
在节能环保领域,犹他近年来成绩不俗。
洪博培于2004年11月当选犹他州州长,他上任后大力推动犹他州发展节能和环保技术,显著改善了该州的空气质量。
为了节能环保,洪博培2008年推出4天工作制。政府雇员每周工作天数从5天缩减为4天,每天工作时间延长至10小时,薪水不变。州政府希望借此实现节能降耗,为其他各州做出表率。
此举为年均110亿美元的州政府预算开支省下大约300万美元。此外,每周多一天不上班,公车使用次数减少,汽油消耗量也有所降低。
洪博培担任犹他州长期间,布什政府的关注点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等国际日程,而洪博培与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带领美国西部17个州组成美国政府西部州长联席会,却率先开展了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在环境治理和新能源领域,犹他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胡向前说,犹他的环境治理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综合治理。比如说,对于大盐湖藻类的治理,他们从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藻类不是简单地消灭,而是变废为宝。犹他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一种全新技术从藻类中提取油,并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燃料。
无锡和犹他一拍即合
无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08年无锡的GDP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排名前十位。经济发展后,无锡开始在改善环境、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在商业发展上寻求国际合作方面发力。
犹他对于藻类的治理经验,恰是被太湖蓝藻所折磨的无锡所需要的。犹他(无锡)环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杨黎明博士介绍说,犹他的盐湖和无锡太湖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周围都有很多的工业、居民,同时也有一些矿业公司,历年来一直有废水污染、居民污染、农业污染,犹他也经常有蓝藻的问题。
一个有技术和经验,一个有需求,双方一拍即合。而牵线搭桥之人,就是为犹他州政府工作长达10年的胡向前。
2009年1月15日,胡向前访问了无锡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双方共同确定了犹他、无锡两地在中美创新的框架下,发展低碳技术与经济领域的合作,就此建立了两地合作的基础框架。
两个月后,无锡市民政局的网站上挂出消息:无锡犹他环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成立登记审批通过。对于这个中美地方政府间合作支持的项目,无锡市民政局定位为“民办非企业”;几乎同步在犹他州注册为“犹他(太湖)环境研究所”,注册性质为“非盈利机构”,办公地点在犹他大学。
实际上,犹他(无锡)环境应用研发中心是以美国犹他州3所大学为主体建立的。研发中心着重于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针对太湖流域的环境治理应用技术,加速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在中心创始人胡向前看来,这是中美地方政府合作的范本。“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让全球都关注气候变化,在环保这个大方向上,中美两国该一起做点事情”。
“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的联合声明,提出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这个中美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胡向前说。
11月16日,在奥巴马总统访华之际,犹他州政府率先发布了和无锡合作的消息。犹他州长盖瑞·赫伯特签字的一份公告称,鉴于无锡犹他环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由产学研共建,具有强劲的技术能力支持太湖流域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布局的创新;鉴于示范项目为犹他州和中国长江流域的大学、政府机构及企业之间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因此,我确认犹他无锡合作伙伴关系,将无锡建设成一个绿色典范城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支持树立中美合作框架下的工作机制示范。
知识产权共享是亮点
犹他方面和无锡合作的单位,不是政府机构,而是洪博培当州长期间成立的犹他产学研联盟,而犹他(无锡)环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只是这个联盟在中国孵化出的科研实体之一。
2009年1月,中美产学研创新联盟同时在犹他和无锡筹建。创新联盟定位于国际科技转化平台,定位于推动发展中美低碳技术、清洁技术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主线。
联盟已经在长三角若干城市、相应展开了技术示范中心及工程应用中心的相关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学,他们成立了一个碳储存技术研发中心;在无锡,启动了第一个中美土地修复示范工程;在上海崇明,也启动了一个清洁能源的示范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在实施之初就把知识产权问题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并进行了合理和分阶段实施的规划,为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树立了一个典范。“中美双方共享知识产权。”胡向前说。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2008年夏天,胡向前在犹他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提出,全世界只是看到了产品的排放问题,而实际上发达国家使用产品,而把排放留在了产品的制造方——中国。除了排放,还留下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公共健康问题。这一部分的成本并未计入产品成本当中,也无法记在污染者头上,最后的受害者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他说。
这一观点在犹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这也就是犹他的3所学校和许多高科技企业参与这一领域的动因之一。
对于犹他和无锡之间的合作,洪博培大使则从另一个高度加以描述,他说:“中心在中国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也直接地体现了中美地方合作的互相帮忙、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一起工作、一起进步。也是中美地方合作的具体体现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