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09年2月10日11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相。新华社发
新华网华盛顿12月29日电(记者任海军) 时间的指针拨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瞬间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
初来乍到遇大事 “你真幸运,刚到分社就碰上这种大事。”事件发生后与后方编辑部沟通时,同事们这么调侃记者。的确,作为一名记者,能赶上一些重要的战役性报道确为幸事。不过,作为一名刚到新华社华盛顿分社任职一个多月的新人,如此大事确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美国宇航局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晚上才正式对外公布这一爆炸性的新闻。记者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表态迅速播发了中英文消息,随后便开始联系采访专家,做进一步的深入报道。根据前任科技记者留下的联系人名片以及自己在网上搜索的专家联系方式,记者一一拨打电话。由于已是11日22时多,办公室电话自是无人接听,手机也基本都是转至语音信箱。
后来,在美国铱卫星公司网站上,记者找到了该公司发言人莉兹德卡斯特罗的联系方式。拨打其固定电话后,自动留言应答说,“现在无法接听电话,如有急事,可以拨打手机号码”。我如同抓住
救命稻草,待拨打其电话时,德卡斯特罗表示,自己现在马里兰州,手机快没电了,实在无法接听电话,如有问题可以发至其电子邮箱,她定会尽快回复。记者无奈,只得将问题发至其电子邮箱。当晚最终未能通过电话采访到相关人士,不过根据德卡斯特罗的提示,记者向多位专家的电子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等忙碌完各种事宜,已是2月12日凌晨1时多。
12日一大早,记者再次来到办公室,抓紧时间联系每位可能采访到的专家。打开电子邮箱,记者看到德卡斯特罗发给记者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里面陈述了美国铱卫星公司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并表示相撞事件责任不在自己方面。记者据此采写了消息,算是发出了来自美国当事方的第一个解释。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采访了美国航天局总部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迈克尔布鲁克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布麦金塔夫、美国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专家马克马特内、美国太空专家、海军军事学院国家安全决策部主席琼约翰逊-弗雷泽、美军战略司令部公共事务官员雷吉娜温切斯特少校等人,全面深入地反映了美方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卫星相撞拉警报 近年来,各国向太空发射的航天器越来越多,产生的太空垃圾也随之日渐增多,而各国目前尚无很好的办法管理这些太空垃圾。因此,从客观上来说,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就是向世人敲响了太空垃圾危害的警钟。在2009年召开的多次太空专家会议上,如何有效管理太空垃圾都成为重要话题。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各国专家普遍认为,解决太空垃圾问题,首先要加强太空责任意识,形成国际共识,加强国际合作,为完善太空“交通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用立法手段加强技术研发,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从太空轨道上移除垃圾;第三,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利,在太空出现各种“交通事故”时做到有法可依;第四,充分考虑目前太空开发能力较弱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利用太空领域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发达国家作为太空垃圾的主要制造者,也需要在应对太空垃圾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