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北疆十一日 坚强面前风雪已虚弱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1月23日19:58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23日专电(记者关俏俏)自去年入冬尤其是进入新年以来,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地区气候异常多变,气温大幅波动,给当地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电力供应等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新华社记者1月12日奔赴阿勒泰、塔城地区,历时十一天,见证当地居民在狂风暴雪中的坚强。
早做准备,从容应对
从乌鲁木齐向北,沿216国道北行。司机几乎是趴在挡风玻璃上辨识道路。
216国道穿越新疆卡拉麦里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夏秋季节,路边戈壁草原绿了黄了,黄羊野马来了走了,总是充满生机。而现在,只要睁眼,到处都是白花花刺眼的白雪,如果不是还有车辙,我们根本无法确信车轮是否确实在公路上蹒跚。一旦迎风行驶,老天泼来的雪花敲打着挡风玻璃发出扑簌簌的呻吟。
13日至14日,一路辗转终于到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县城。听说牧区的雪厚达1米多,我们决定前往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吐尔逊乡、杜热乡的“冬窝子”。
路经216国道边的富蕴县恰库尔图乡,路边休憩站停着的几辆装满玉米秆等饲草料的大卡车预备向当地牧业点投放草料。而路另一边,一户被大雪围困的哈萨克族牧民在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有序转场。
与记者随行的富蕴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木拉提别克·托列格泰告诉记者,各乡镇组织了100多辆车,集中帮助牧民转场,离国道近的由各户集中到路边装车,距离远的则安排车到牧民家去装车转场。这样不仅方便了牧民,同时也便于日后政府集中投放饲草料。
在克孜勒希力克乡这个距离县城最远的“冬窝子”的牧业办公室,简单的三间平房里聚着不少工作人员和牧民,他们正在沟通牲畜及草料供需情况。离牧业办不远,就住着两户牧民,其中一户的女主人告诉记者,目前家里的饲草料已经基本用完,但牧业办公室已经将所需的饲草料准备好了,今天就会运到。据乡党委副书记叶尔肯别克介绍,入冬以来,他们早做准备,乡里储备了50吨的饲料,已经向牧民发放了近45吨。
据富蕴县畜牧局介绍,目前,县政府已根据各乡实际情况为全县60.5万头(只)牲畜投放饲草料近6.9万吨。同时,市场价每公斤1.8-2元的玉米、2-3元的小麦等饲草料,政府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提供给牧民,其余的由政府财政补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牧民减轻负担,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为应对风雪天气,确保牲畜草料供应充足,富蕴县还将根据天气情况从昌吉、塔城等地区购入饲草料,投放给牧民。
经历了三轮大雪,塔城市政府也准备了3万捆600吨饲草、510吨玉米、1150吨棉籽壳、6000吨青贮玉米,从21日开始向10个乡场的牧业点和定居点投放,以确保牲畜的饲草料供应充足。
“在定居房里过的第一个冬天,别提多温暖”
离开富蕴县,我们继续北行前往阿勒泰地区福海县。
在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牧民草原别克·阿什拜的家里,10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经过装修后,地面是崭亮的地砖,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样不少。
草原别克·阿什拜作为家里的大儿子,担负着父母、妻儿五口人的生活。2009年秋天,他只花了3.4万元搬进了这个有100平方米的屋子、50亩的饲草料地,还有暖圈的定居房。第一个在定居房里度过的冬天,让他倍感温暖。草原别克·阿什拜说:“政府补贴了近一半资金,我才能搬进了安居房。这是我们一家五口人在定居房里过的第一个冬天,别提多温暖了。”
草原别克·阿什拜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住的都是干打垒的房子,每次下雪都要上房顶扫雪,而且还要冒着风雪出去放牧,不然牲畜就没吃的。但是现在家里有50亩的饲草料地,冬天有保障了。牲畜也有暖圈“住”了,一整个冬天都很安全。
16日,我们和今年最强的冷空气一起来到阿勒泰市,漫天大雪飞舞着欢迎我们的到来。
持续的降温降雪和冰天雪地却没能挡住阿勒泰市民出门的热情。尽管需要冒着寒风大雪,人们却并未因此而放弃出门。在阿勒泰市,不论室内户外,到处都充满着惬意休闲的气息。16日上午,就在这个城市的将军山滑雪场,当地人还举行了第五届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纪念日庆典,来自阿勒泰地区各县乡的11支滑雪队共105名各族青年,穿上用木头、动物毛皮等材料自制的滑雪板,高声吆喝着为自己加油,更为万年的滑雪历史喝彩。
17日,离开这个动感十足的阿勒泰市,我们一路向西前往500公里外的塔城。正是风雪最肆虐的时候,司机说他感到绝望,因为所有的世界都是令人窒息的雪白。
途经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莫特格乡吉木沟油田新村,我们决定在这个雪原中好不容易出现的人间天堂停留。在75岁的边巴老人家里,我们体会着家的温暖,而他则更早体会到了定居的好处。2008年,边巴老人就搬进了70平方米的定居房,100平方米的暖圈让近300只(头)的牲畜舒服过冬。边巴老人说,这里交通便利,距离学校2公里,到卫生院也只有1公里的路。现在家里有50亩的饲草料地,冬天有保障了。牲畜也有暖圈“住”了,一整个冬天都很安全。
老人看着我们一行的年轻记者,眼神里尽是长辈的慈祥:“别走了,这天,得待在家里。”
随着当地政府逐步推进牧民定居工程,不少定居牧民也因此而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沙吾列提别克·阿拜就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他是2007年第一批定居在塔城市齐巴尔吉迭社区的牧民。这三年的定居生活,让他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前,沙吾列提别克·阿拜骑着马赶着牛羊往来于各季牧场忙着转场,这一过就是40年。没有房子,没有羊圈,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大风雪已将草场覆盖,牛羊吃不到草,家里也没有饲草料,沙吾列提别克·阿拜只能坐在毡房里干着急。随着天气的转冷,家里的牛羊要冻饿死不少,一年下来,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三万元的收入。
而如今,500只羊、30头牛、5匹马让他们一家的生活变得富裕。收入来源不再仅限于牲畜,家里有出租的房子,还开了餐厅,现在每年的收入至少也有15万元。此外,社区里的学校、医院等让家人上学不愁,看病不愁,别提过得多惬意了。
17日第三轮降温降雪后,为了帮助其他还未能定居的牧民,塔城市政府部门组织40户农牧业点上受灾的牧民迁入齐巴尔吉迭社区,使他们住上温暖的房屋,羊有圈,窖有料。
齐巴尔吉迭,意为“沙枣花盛开的地方”,不过现在“雪花”正盛开。
2009年,阿勒泰地区共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牧民标准化定居3200户,配套建设饲草料地18.28万亩,是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定居牧民最多、工作质量最好的一年。
道路畅通 心意就会相连
17日第三轮大雪后,塔城地区就已动员城乡居民、机关干部、武警官兵10万余人次抵御风雪灾害,出动推土机、扫雪机等车辆2000余台次清扫积雪,打通道路。而入冬以来,仅塔城公路总段就已出动车辆1357辆、人员2707人(次)、抢险机械1072台班进行道路疏通工作,清理积雪1916万立方米。直到此刻,他们仍在战斗,再凛冽的寒风,也挡不住他们为百姓出行“护驾”的决心。
但20日开始,塔城盆地出现入冬以来最明显的一次偏东大风天气,风力6-11级。21日晚,大风导致塔城主要通道201线、318线、221线已全部封闭。同时,塔城市各乡村道路及通往冬牧场供给道路也被大雪封堵,各类物资调运困难。
在塔城市通往牧民定居点齐巴尔吉迭社区的路上,运送饲草料的卡车被阻挡在路上,尽管两辆铲雪车不停工作,但已被疏通的路段不一会儿就被大风卷着积雪掩埋,道路疏通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
风雪无情行有爱。尽管艰难,可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的塔城市交通部门,却仍继续奔赴于各个乡镇场进行道路疏通工作,以保证物资的按时供应。
20日下午,当记者被困在齐巴尔吉迭返回市区的路上时,从19时到次日凌晨4时,塔城市交通局和塔城公路总段的救援人员一刻不停地在进行道路疏通工作。大风卷着积雪,能见度几乎为零。甚至先后有两辆铲雪车都因能见度太低看不见前方的路而陷下路基。被困的人有幸能够到牧民家躲避风雪,而救援人员却仍然坚持在风雪中调来车辆,将铲雪车拖出后再继续前进。直到21日19时,道路才终于被疏通,而他们已经昼夜工作了24小时。
在疏通后的道路上,满载国家和自治区民政部门向新疆紧急调拨的5000顶救灾棉帐篷、20000件棉大衣和20000床棉被褥的救灾车队刚刚驶过;
满载着新疆民政厅从乌鲁木齐组织的第二批上百吨应急新鲜蔬菜的运输车队驶过;
满载自治区卫生厅、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医疗救助机构准备的药品以及棉被、棉衣的救护车辆驶过;
还有无数的车,满载的是无价的关怀。
23日,离开塔城时,无风而晴朗的天空,让人也心境开朗。坚强面前,风雪无惧。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