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的38个想象
去年的第一期《商务周刊》,我们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想象”专题,引起了读者超乎想象的兴趣。是的,大家都愿意看到变革的趋势与机会,哪怕这种想象是一种猜想。经历了动荡的2009年,危机结束了吗?破坏性创新发生了吗?我们的经济社会将会在2010年呈现出怎样的模样?这是每个人都急迫的疑问,对工商业人士来说,它更意味着对后危机时代的洞察与展望。因此,本刊拟就了关于2010的50多个关键词,特约请国内外专业人士撰写,然后从中选出38篇有较高质量的文章,组成了今年“关于2010的38个想象”。
和去年一样,这些文章涉及对所列主题的精当解释、迄今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并要求作者有一半篇幅是针对2010年乃至此后时期的发展趋向,包括此主题各利益相关者的可能性活动,以及严谨而又不失大胆的预测。感谢这些作者,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商务周刊》的读者奉上了各自独特和精到的观点。
以下是我们的约稿函中对相关主题词的阐述。2010年,想象有多少将成为事实,又有多少发生人们预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异?让我们拭目以待。另一个有趣的期待是:一年之后我们推出“关于2011的想象”特刊时,又会有哪些新关键词出现?
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宣布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这次全球危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吗?还是金融风暴第二波正在酝酿之中?2010年我们将遭遇哪些新的不可测?
G2、G4还是G20?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变,让国际政治权力再次进行转移,G20已经取代了G8,但中美共治、中美欧日博弈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未来我们将看到怎样的世界政经新秩序?
胡马会: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以国共两党领袖的身份,胡锦涛和马英九会在2010年历史性握手吗?两岸关系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了,这个跃迁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发生?我们创造了什么,路径是什么,障碍又有什么?
气候政治:全球200多年的工业化,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但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剩下的40亿人不可能再沿袭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因为这些共同挑战,气候成了与经济、军事同等的国际政治课题。奥巴马上台后,国际社会围绕着气候变化问题将展开怎样新的权力和权利博弈?
全球通胀: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全球经济仍难言反转,但随着发达经济体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实施,全球基础货币供应将持续上升,在流动性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供求属性正让位于金融属性。新一轮全球通胀已在悄然酝酿之中。2010年,我们又将看到这个幽灵吗?
非理性繁荣:本次发轫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动摇了经济人理性和完全竞争市场这两大主流经济学假设,如果人注定有着贪婪的非理性本能,市场也无法符合完全竞争的条件,我们如何看待衰退和繁荣,如何给2010年下一个预判?
人民币国际化:几乎可以肯定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但全世界财经界更关注的是人民币作为硬通货在国际金融和贸易舞台上的声音会变得多强势。
以小为美:中国企业一直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政府和民间社会也偏爱大公司、500强,但创新又往往来自小型创业公司,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事实上也多由中小企业推动。我们这个崇尚宏大叙事的国度,会还小企业、小组织以更有活力的正面环境吗?
低碳经济:最近几年“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人们把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社会模式,称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然而,低碳努力不仅包括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需要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10年我们能变多少?
碳强度: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很多国人听说了一个新词“碳强度”。与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同,衡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强度更多强调的是节能增效。由于经济性的缘故,看上去很美的新能源产业仍然多存在于愿景之中,提高能效则基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该怎么做?企业从中将获得怎样的好处?
生物质能: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日渐稀缺,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其他可再生能源,尤其是连接太阳能和化石能源的生物质。有预测说,到本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但是正如玉米乙醇产业在中国的尴尬境地一样,利用方向、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依然障碍多多,2010年,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惊喜还是更长久的等待?
物联网:人与人相连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人与物相连的物联网又将如何改变我们这个世界?中国正试图站在这个新的信息浪潮的潮头,构建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建设一个“智能中国”,有了官产学研多方的推力,物联网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的双重困惑将很快获得解决吗?
云:经过十年的技术演变与发展,“云计算”迎来了可以怒放的环境,经济危机让人们更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新的人力和软硬件投资情况下增强能力,以“云计算”为指导思想,我们会见到哪些创新式的“云服务”?需求如何带动发展云计算的趋势?
移动宽带多媒体: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打手持移动终端的主意,这个涉及IT、通信、消费电子并蔓延到网络、传媒等多个行业的颠覆性和融合性创新机会为什么还没有到来?是人人都向往标准暴利惹的祸,还是要归罪于新经济弄潮儿过于轻率地忘记了专家信任体系这个现代性的基石?
Mobile2.0: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始普及,移动通信应用也开始升级:一方面是过去通过PC发展起来的Web2.0业务被搬上手机,但更有商业故事性的则是3G时代如何找到类似于2G时代的短信那样的“金稻草”,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整个产业链都在为此头脑风暴。
GPU取代CPU:自10年前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GPU的概念,GPU的硬件地位对于CPU提出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如果云计算和网络电脑真成为主流趋势,我们桌前的电脑会不会更主要以图形处理为主?
微博客: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IM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发布消息,这看上去又催生了一个将席卷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应用,3G的普及更可能给习惯于快节奏的中国人以新的自我表达习惯,我们会进入一个“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狗仔队”的世界吗?微博客会有商业空间吗?企业如何面对一个不起眼的小消息都可能马上被无限放大的社会化媒体?
数字出版颠覆纸媒?一批批的报纸关门,响当当的知名杂志在挂盘出售,纸媒的末日到了吗?我们听音乐的途径已经彻底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会被数字出版改变吗?这其实是已经被问了10年的问题,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在眉睫。
软件商店:炒股、游戏、音乐、阅读、视频等等五花八门的手机软件都可以自由地下载安装,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这个由美国苹果公司开创的App Store商业模式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受到疯狂追捧,不仅是手机厂商,包括运营商和Google、微软等平台商在内,都试图借这个被试验成功的商业模式淘金。而问题在于,大洋彼岸的舶来品是否会在中国水土不服?用户愿意为这些应用软件付费吗?
统一通信:去年第一期的《关于2009的35个想象》特刊中,我们问到:由语音、即时通信、Web、视频等共同构成的统一通信平台,被认为可以帮助组织梳理业务流程、打破组织内沟通障碍,但它要变成可以改变组织运行模式的管理手段,2009年还需要怎样的进展?很遗憾,过去的一年它没有突破性进展,统一通信仍然没有平滑嵌入到企业的工作流程,另两个问题则是标准和成本——2010年《商务周刊》能用得起统一通信吗?
联发:创新正越来越多的跨越企业的围墙,创新的来源可以使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直接竞争对手甚至某个此前毫无关系的孤僻发明家,通过与外界智慧的联合发展,企业的发展动力无限延展,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新的成功案例?
再塑生命:为了打破自量子力学以来的“科学的沉寂”,科学家们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希望寄托在生物学上,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用合成生物学创建新生命体——类似于现代集成型建筑工程,将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遗传工程与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通过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物系统,或对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来解决能源、材料、健康和环保等问题。2009年2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壳牌则希望以此诱导深海藻类生产原油、柴油、汽油或基于烃的化学品。这个令人爱恨交织但注定将改变世界的梦想会在2010年又怎样的进展?
转基因开闸:传说中的转基因小麦放开没有到来,但农业公司们没有气馁,毕竟转基因育种是生物农业目前最大的蛋糕。2010年,中国会在转基因产业化领域有哪些新的政策和市场进展?
新流疫:甲流虽然没有当年的SARS那样凶险,但它带来的更大问题是人们已经对新流疫不再大惊小怪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流疫,我们的医学体系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纳米:纳米的拉丁意思是“侏儒”,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学科在产业化上遇到了夸大其词和过度承诺等庸俗化困境,2009年它会否在“大众市场”有真正突破性的跃升?规划者们如何面对发展的悖论?
全球集装箱:集装箱改变世界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国际贸易运输成本的变化却始终是企业需要提前判断的课题。资源品贸易很可能出现的下滑及其对海运价格的影响,会让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和采购地时发生怎样的变化?墨西哥、东欧和北非的FDI增长会因此超越金砖四国吗?
社会企业家:商业世界的领袖们更多地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固然是一种进步,但多少还是有些醉翁之意。换个角度,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更多地是从社会问题本身出发,将企业的管理技能运用于社会目标的实现,就像孟加拉人尤努斯那样,是否能更好的推动被商业和权力这双重封建化所束缚的中国社会走向健康和谐?
清晰企业:政治清明是全世界人民的诉求,但大部分人同时又是公司人,在现今这个高不确定性和高关联性时代,人们也开始希望看到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并能够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准确行动。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清晰企业?
普惠健康:中国正在构建满足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并试图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在健康科学方面走到世界前列。这个美好图景会在2010年窥见端倪吗?
巨型城市:北京已经五环路了,中国大城市正像摊煎饼一样巨型化,城市的面貌、功能、交通、宜居性都因此而天翻地覆,物理层面的规模扩张会给城市的经济生活带来怎样预想不到的后果?
慢交通:公交优先似乎并没有解决头疼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每个月增加1000辆机动车,上下班高峰的大公共把道路堵得更拥挤,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自行车重新回到马路上去?
柔性城市:值得庆幸的是,在整个行业忙于像机器人一样批量生产毫无特色的塔楼群和欧陆风格别墅之时,终于有少数建筑师抬起头,开始考虑借由他们的作品影响社会现实,通过建筑语言描绘当今中国社会对人居的理想。在拥抱“权力意志”和“财富意志”之后,更以人为本的居住会让我们冷漠的城市更美好一些吗?
世界杯:世界杯的大戏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上演,我们会看到一届怎样与众不同的世界杯?当然,未来一年全世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肯定是谁将捧起大力神杯?
二胎放开?老龄化实实在在的威胁,让计划生育的大门有了松动迹象。放开二胎,不仅是国策的变化,更将改变中国社会的人群生态和经济系统。我们如何看待这个莫衷一是的民间呼声?
宅经济:宅男宅女突然成了社会热点话题,为这些喜欢独处的达人提供服务,也成了诸多电子商务和餐饮零售企业的发财秘籍。这个长尾市场会产生出金稻草吗?
银发市场:老龄化趋势给商家带来的课题继续延续到2009年,更重要的是,应该因此而变化的不仅包括老人必需品的生产销售企业。
营养生活:人类曾以巨大的生命代价认识了营养的价值。尽管现代社会食物供给和选择更加丰富,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规模化和技术化,营养失衡上升为主要问题,随之引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2010年,相关消费、产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电动车:电动车终于从1990年代的屡战屡败中冲杀出来,但价格和配套能力的缺失似乎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更关键的是,电动汽车的多路线之争也摊薄了相关努力。2009年,电动车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产业化路线图吗?
广告转型:广告商越来越精打细算,他们往往希望一笔钱能同时达到直接促进产品销售和塑造品牌的双重目标,有更强交互性的新媒体是否由此拿走更大块的蛋糕,传统媒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