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妈妈只想让你回家吃年夜饭
本报记者 唐轶
近日,继《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蹿红网络,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后,一篇回应文章——《恐归族:妈妈喊你回家过年》也既让爸爸妈妈们“痛断肝肠”,也让恐归男女们“难以释怀”。
众所周知,“恐归”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没找到工作丢人,害怕没有异性朋友不好向父母交差,烦奔波应酬太多难休息……这些原因是事实,“但因为这些而不回家,就是一种躲避和不负责任”。
这个网名为“小小di猫眼”的网友,向年轻人发出呼吁: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亲情、友情,不能没有精神家园。“不要犹豫了,一年中春节只有一次。恐归族们,你妈妈催你回家过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分析,造成很多青年不回家的原因,部分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里工作,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势必造成和老一辈的分居;其次是大城市房价贵、部分青年就业难、工资长期偏低、结婚以后养家糊口更是困难。但从社会文明的角度讲,这种向上的人口流动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中央团校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专家陈立思教授则认为,城乡差别扩大,使社会对成功的认知产生扭曲。比如,一些农村社会,认为在城里工作的青年就像十几年前国人眼中的海外亲友,觉得从外面回来的人一定有钱。其实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成本很高,很多人需要依靠刷盘子、住地下室度日,就像现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另外,现在农村的民风,也不像过去那样纯朴。一些人看到成功的人,就想扒一层皮。”
“恐归”现象说明,当今社会“人情消费”过高,一些年轻人不得不花钱买“面子”。陈立思认为,那种认为出手不大方就没面子的心态,是要不得的。年轻人没必要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应付。
夏学銮对“恐归族”的提法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80后”制造的概念,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在夏学銮看来,所谓的“恐归”只是一个心态问题。农民工都能够争先恐后地挤火车回家,而大学毕业生却不回家,是不愿意回家的年轻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借口。
陈立思还呼吁社会,过一个简朴的节日。现有商业力量的推动,好像不花钱就过不了年。什么过年要翻新房子、要买这买那、喝酒摆宴席、打牌赌钱……陈立思号召,年轻人应该把城市里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带回家乡,把对知识的重视,对礼仪、秩序的尊重带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