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冰川”再次流出深红色的液体。 南极“血冰川”新解 近日,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附近惊现奇特的“血冰川”,红色的水流从冰川裂隙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早在1911年,科学家就已发现“血冰川”,当时人们认为“血色”与藻类有关,而现在,科学家将视线移向氧化铁。
¤氧化铁造就“血冰川” 目前,在南极已经发现的矿床、矿点有百余处,其中有金、银、铜、铁等金属,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但铁矿是南极大陆储量最大的矿产,主要分布在东南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授胡健民认为,“血冰川”之下很可能是风化了的铁矿体或铁矿化体。原本它们是裸露在地表的,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的改造后,原生的磁铁矿等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Fe2O3)为主的氧化铁矿床或者铁帽,其颜色变为红褐色。这些铁矿体或者铁帽在后来的冰川作用过程中被冰川覆盖。也许是近年来全球变暖的缘故,冰川逐渐融化,和着红褐色氧化铁的红色冰融水就顺着冰裂隙流出来,从而形成了“血冰川”的奇特景观。
¤“血冰川”验证板块漂移 铁矿体只有在地表才可能被氧化,变成红褐色。冰川之下的铁矿体是何时被氧化的呢?胡教授指出,分不同的情况,形成于地表的铁矿或者铁矿化体,自形成后就一直遭受着风化作用的改造,并不断地被氧化。而形成于地壳深部的铁矿体,只有当它们受到后来地壳变动并被抬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位置后,才会被风化作用改造,含铁矿物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
南极目前的地理条件,干燥而寒冷,极少见到河流,很难使铁矿体发生化学风化作用,一般只能造成破碎等物理风化作用的改造,所以也就很难使原来的铁矿体氧化成氧化铁或者铁帽。据此可以推断,“血冰川”之下的铁矿体或者铁矿化体最初形成时,很可能并不在现在的地理位置,而是位于相对温暖、潮湿、并且河流发育的地区。
在距今约5亿多年前,南极大陆与现在的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大陆连为一体,称为冈瓦纳大陆。大约在1.8亿年前古冈瓦纳大陆开始解体,分裂出来的南极大陆缓缓向南漂移,靠拢极地。大约到新近纪渐新世至中新世之间,距今约3400万年到1000万年,南极洲大陆才完全离开南美大陆,“漂”到现在的位置。
因此,“血冰川”下的铁矿应该是在南极大陆漂移到现在位置之前很久就已经形成,并在那里经历了氧化过程后形成氧化铁矿或铁帽。南极大陆移到现在的位置后,一方面由于地理纬度的缘故,另一方面,地球本身在3400万年左右所发生的气候重大变化,导致南极冰盖的形成,氧化铁矿被冰川覆盖,为今天的“血冰川”奇景埋下伏笔。
南极洲冰川上流溢出的血红色“血瀑” ¤“血冰川”影响环境吗? 随着掺有氧化铁的“血水”进入大海,有人会担心它是否会影响环境。
对此,胡教授表示,其实在野外考察时,也曾见过流经氧化铁的红色河流,它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大。“血水”流入海里后,会被海洋生物吸附并沉积下来。但如果是流水流经硫铁矿,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水流会被污染成酸性,流经之处也将寸草不生。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