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针对北京民警健康状况及管理,3名专家从机制建设、社会管理、心理调节方面提出建议。
健康管理不应回避工作
“公安民警健康管理机制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詹伟认为,从北京现状看,首都公安民警责任重大,加之政治任务较多,休假等规定由于警力严重不足等问题,难以完全执行。目前普遍存在民警健康管理工作处于“与公安业务工作相回避”的状态,每当有重大任务时,健康管理工作只能让位于公安工作任务。只有等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才能有时间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缺乏持续性,从而影响效果。
完善社区服务剥离非警务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有事找民警”,一方面是对警察的认同和信赖。另一方面也凸显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民警累死的悲剧,不仅是公安管理部门的责任,政府和其他部门都有一份责任。
他建议,政府应推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组织机构建设。其中社区服务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很多事情都可在社区得到解决。只有全社会形成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警察功能才能得到彻底释放,有效避免类似悲剧。
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
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专项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振声认为,目前社会舆论有一种倾向,认为警察的压力非常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调查只有30%左右的警察需要减压。
民警猝死比例略高于其他职业,但不能将个案误解为普遍化。民警承载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体制存在问题,各种考核指标比较多,各级各部门布置的任务,最后都压到一线民警身上。还包括社会环境变迁,使得民警对执法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
他认为,民警心理压力过大与警察职业核心价值观念缺失有关。长期宣传的警察职业“高尚崇高”,但实际工作却繁琐细微,个别民警心态不平衡,不是自发自愿地工作,压力自然就大。
他建议持续开展警察职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