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拍摄聚集照片被送精神病院”追踪 本报讯(记者陈宁一)湖北十堰市警方将彭宝泉和邓复华送进精神病院一事,又有新进展。昨天,家属到医院要求领回彭宝泉未果。警方称,彭宝泉接受上访者1万元“交通费”。
警方称两人收人钱财 4月9日上午,近30名十堰市五交化有限公司职工,在宏正酒店门口反映问题。一名参与者介绍,活动持续了约30分钟后,当地警方出动,带走了12个人,其中包括彭宝泉和邓复华。聚集参与者表示,与彭宝泉不熟,他拍了几张照片,被警察带走。10日凌晨,彭宝泉和邓复华被送往茅箭精神病院。警方说,两人均患有精神病,两人正接受观察治疗。
13日,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分局副局长敬建军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收据,他说这是上访者提供的彭、邓二人收受上访者一万元钱的收条。
收条上写:收到原五交化职工维权代理工作交通费一万元整,落款为彭宝泉和邓复华,签字时间为2010年元月22日下午。
警方介绍,上访者的笔录显示,彭、邓两人先为上访者写了材料,然后参与策划了4月9日的聚集事件。
原五交化公司两名上访者称,上访者中确有人向她们集资,“当时每人一百,自愿集资,说是复印资料、通讯等费用。”
彭宝泉家属称,不知道彭收钱之事,并怀疑收条是否真实,“起码应该对照笔迹,确定真伪才行”。
敬建军表示,收钱一事,还在调查,具体如何处理还没确定。
家属要求彭宝泉出院未果 13日下午2时,彭宝泉前妻和妹妹到茅箭精神病院,要求办理彭宝泉的出院手续。
“我们找到院方领导,要求领回彭宝泉。”彭的妹妹彭秀敏说,院方解释说,由于人是警察送来的,必须要警方签字。
至晚上8时40分,家属等待警方到病院签字,其间多次联系警方,但仍不见警察前来签字。
“他们说过来,让我们先等着。”彭秀敏告诉记者,晚上7时许,哥哥的前妻叶克风的同事来到医院,告知领导要找叶谈话,并将其接走。
8时30分左右,彭宝泉75岁的父亲赶到医院。此时,彭秀敏也接到单位电话,领导也要找她谈话。不久,单位来人将彭秀敏接走,彭父一起离开。
警方认定依据或张冠李戴 另外,警方在4月12日的通报中称,询问过程中彭某称:南水北调工程是其引进的,十堰2060个亿也是其引进的。由此,警方认为,彭逻辑混乱。
知情者介绍,此话出自另一被送精神病院的邓某之口,数字是26亿,而非2000多亿,可能是看守协管员转告警察时,导致张冠李戴。
疑点
彭宝泉曾两做精神鉴定
家属介绍当时为推责谎称彭有精神病
茅箭精神病院称,判断彭宝泉有精神病,根据有三:一是与彭交流的情况;二是警方介绍的彭的行为,三是既往病史。
院方介绍,2008年,彭宝泉竞聘失败后与单位发生矛盾,因妨碍公务罪被判刑一年。彭宝泉被判刑后,家属怀疑其出现精神问题,要求做精神鉴定。
2008年7月4日,茅箭精神病院为彭做了精神病鉴定。鉴定称,彭的前妻叶克风证词显示,彭于2005年被迫下岗,精神受打击。2006年8月,彭被打伤后,精神受到更大创伤,行为渐渐不正常。
证词中,这些不正常表现为:1.易怒,情绪失控,提起单位或有人问起眼睛受伤之事就特别激动;2.多疑,一直怀疑有人陷害他;3.不愿与家人或亲朋交流。4.自虐。
鉴定最后判定为偏执型精神障碍,无责任能力。家属认为,这个结果意味着彭不需要服刑。
后来,警方又委托武汉市精神病院司法鉴定办公室鉴定。该机构鉴定称,彭母有精神病史,姨妈患精神病,彭最后发展到辱骂威胁公安人员。鉴定结论是彭符合“CCMD-Ⅲ中偏执性人格障碍伴超价观念”诊断标准,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认定彭负部分责任。最后,彭宝泉领刑一年。
昨天,叶克风告诉记者,当初说彭有精神病,是为了帮助其逃脱法律责任,“我至今认为他没有精神问题”。
评论:“精神病”谋划上访集会 官方逻辑更像黑色幽默
湖北十堰市“健康正常”的市民彭宝泉2010年4月9日拍摄上访照片后,10日凌晨被十堰市公安局人民路派出所送进精神病院。
十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队长曾化吉说彭宝泉“精神混乱,说话逻辑不清”,同时“多次显示出暴力倾向”。而当彭宝泉的朋友去医院探视时,曾经被医生告知“没有问题,情绪稳定”。然而,当记者去该医院采访,却又被精神科党支部书记告知,“彭宝泉有偏执性精神障碍”,医院面对“病患”朋友与记者的两次说法不一,不知何故。
而此事最大的离奇之处在于,彭宝泉被警方带走的原因是“当事人谋划聚集”上访,但是当把彭宝泉带回讯问后,却又发现他是个需要治疗的精神病人。一个需要治疗的精神病人也可以“谋划”,并且组织上访者的集会,让20多个正常人听从他的“谋划”,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黑色幽默。
其实,彭宝泉给上访者拍照,则有可能会让上访事件曝光。如果考虑到十堰市在不久之前刚刚发生的一起“网络上访”案件,让当地政府大丢颜面,那么,上访者被送进精神病院,就“顺理成章”了。
这从一方面反映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确实有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某些地方官员对于“上访”的敏感。他们的思路非常明确:我的工作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可以让知道的人最少。
然而,不论其行为背后的逻辑如何清晰,他们在公众视线中的表演未免过于拙劣。在这个事件中,当地警方与精神病院的“口型”都对不上,这么简单的“业务”问题都做不好,他们又怎能过得了大众舆论这一关。
陈泰然(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