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位于大西南的这个直辖市,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截然不同,农村面积有8万平方公里,比这三个直辖市拢在一起还大一倍。40个区县中,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就有18个。
“大西南”、“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等等,一切与“落后”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特征,注定了重庆这个名分上的正省级直辖市,无论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相比,还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的先天条件上,绝无优越可言。应当说,重庆几乎汇集了占中国绝大面积的中西部地区现阶段的特征。客观上看,这类地区的发展本就不易,要实现科学发展自然难上加难。
重庆,本可以有“充分理由”沿着那些先富起来地区走过的脚印复制前行。然而,他们选择了超越,一个个不安于“落后”、悄然而又果敢的大动作,切中的是全国命题,显示出推进跨越式转轨的信念、勇气与智慧、办法。贴近观察,放眼全国,极目长远,让人体悟到一个别样的重庆。
今年春天,重庆抛出一个让全国震动的“民生住房账本”:未来10年,重庆市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以求一揽子解决30%左右的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按计划,今年开建50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完成2000万平方米。
夹心层实现全覆盖
公租房计划在重庆的出台,恰逢房价在全国成为众矢之的之时。
市长黄奇帆说,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社会夹心层”群众,被排除在现有的住房体制之外,他们既享受不到保障房,短时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这部分人群占住房需求总人数的30%。
重庆把公租房定义为:在住房市场化大背景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提供优惠租赁价格,由国有企业持有产权,面向在本市就业的无住房人员或住房困难家庭租赁的房屋。其指向的重点就是解决“夹心层”人群的住房,实现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覆盖”。
承建首批公租房建设的重庆地产集团总经理蒙毅介绍,重庆公租房完全参照商业楼盘的标准建设,同时与商业楼盘实行“混搭”,配套同样的学校、医院、商场、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场地。
重庆市社科院孙元明研究员认为,在整体规划中将公租房住户与商品房住户完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共享小区环境和专业物业公司的管理,均衡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会造成不同收入人群的心理落差,不会形成新的城市“贫民窟”。
调控房价有组合拳
去年底以来,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之势,但全国房价一年增长了约30%。地方政府在调控飞涨的房价方面真的无能为力吗?许多专家在重庆通过调研后认为,绝非完全如此。近年来,重庆经济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房价则保持平稳态势。在西部地区,重庆的平均房价低于成都、贵阳、西安等城市。
在管理商品房市场方面,重庆有一套“组合拳”:
一是调控好房地产开发的速度,将房地产投资始终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左右。他们认为,若超过40%,就可能导致房地产业泡沫。
二是控制好商品房建设总量,按照各区县规划的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调控当地商品房建设总量。
三是保证供应量、控制土地拍卖价。重庆这几年一直把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价格控制在房价的1/3之内,政府提出不要唯利是图,要在拍卖前进行调研,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通过在同一区域同时推出几块地等方式,避免地价大涨推升房价。
设计征收“特别房产税”
重庆还初步设计了对高端商品房采取分档累进征收“特别房产税”的制度,拟对城市独栋住房(别墅)和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且评估价值达到上年主城区商品住房平均售价3倍以上的住房产权人,征收“特别房产税”。
他们的具体考虑是:按评估价值的70%~80%计算,计税时扣除12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拟采取分档累进税率。对独栋住房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征收1%;在300~500平方米之间的,每年征收1.5%;5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征收2%。对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且评估价值达到上年主城区商品住房平均售价3~4倍的,每年征收1%;4~5倍的,每年征收1.5%;5倍以上的,每年征收2%。所征收的税收收入全部用于公租房的建设和维护。
重庆提出,这一措施涉及国家层面的财税法规和政策,需要授权才能推行。
开放高地:
用5年时间
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内陆开放”后,薄熙来于2008年7月的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指出,要力争用5年时间,将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介绍,重庆正逐步形成以保税区、另类金融中心、全国性要素市场为主的大开放、大开发平台。
目前,重庆已经拥有了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建成了我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市场——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及农畜产品交易所、药品交易所等;正在加紧建设包括各种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在内的“另类金融中心”。
民本社会:
连续三年
财政支出半数用于民生
重庆财政对民生倾斜的程度,令许多观察人士咋舌。2009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68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51.7%,创历史最高纪录。这已是连续第三年,民生支出占到总支出的半数以上。
薄熙来曾这样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不求经济指标长得最快,但求老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老百姓过得最幸福。”
据《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