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第一节课,韩国首尔庆熙私立小学的同学正在跟着老师学击鼓。韩国的小学生在校内非常轻松,半学半玩儿,但放学后,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
家在首尔的金女士最近越来越焦虑。丈夫在工地打工,自己靠给别人家搞卫生,4个小时能赚3万韩元(大概相当于180元人民币,在韩国属于低收入阶层——记者注)。
即使没日没夜地劳作,金女士依然很难凑齐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学费。上不起名师课外补习班,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学。韩国有句俗语“河沟里飞出一条龙”,眼看孩子成龙成凤的梦想就要泡汤了,她能不急吗?
金女士的困惑不是个案。依靠自身努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曾是韩国平民家庭或农村家庭孩子的成长之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仅靠已经实施30年的教育均衡和孩子的个人努力,想考上好大学的时代,似乎正在一去不复返。
课外教育兴盛 韩国在教育均衡方面一直走在前面。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韩国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相差很大,择校之风盛行,学生在学业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为此,韩国果断地在1968年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1974年,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具体措施有3项:一、增加对“差”学校的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二、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三、取消“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入学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学生就读的学校。
大刀阔斧地改革后,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教育均衡,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热,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享有均等同质的受教育机会,韩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但随即出现了新的问题。韩国在教育上一直有轻学校教育,重私教育(课外教育)的特点。在不少中学,平时每天在校时间只有6个小时,下午3点所有的课程就结束了,孩子每天早早地就被放了鸭子。
而在韩国这样一个非常尊师重教、“连老师的影子都不能踩”的国家,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样轻松的学业,让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业前途的担忧,寄希望于课外。韩国曾针对学生家长做过一个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都更加重视课外教育。于是,在下午3点中学放学之后,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走出校门,又走入另外一个课堂——再上4个小时的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很多中学生的学习常态。韩国《中央日报》和职业能力开发院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接受课外辅导的韩国学生比例已超过75%。
首尔庆熙女子中学的副校长告诉记者,私教育兴盛让“孩子们很累,快考坏了”,但这位已经执教25年的老师也很无奈,因为韩国“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方式没有办法改变”。
这位副校长甚至有些怀念那些有小升初考试时的日子,“还是考试好,学生的素质要高一些”。
有钱人才上得了好大学 课外教育火了,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参赞艾宏歌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韩国家长平均一年为孩子支出的教育经费总额为15亿美元,而去年一年,韩国课外教育的收益就达17亿~18亿美元。也就是说,韩国家庭在私教育方面的支出已经超出了公教育。
据艾宏歌介绍,韩国的私教育“非常厉害”,私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是直接针对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因此,价格都非常昂贵,尤其一些有名师加盟的课外辅导班,授课效果不错,孩子送去后“上大学基本没问题”,因此,尽管收费天价也依然爆满。课外班的名师们也因此名利双收。
艾参赞的话很快得到了印证。经过汉江时,导游金先生指着高楼林立的江南告诉我们,首尔市以汉江为界,江南是新兴的富人区,也是课外辅导班扎堆儿的区域,许多靠课外授课致富的老师都在江南买了房子。
轻松的课内学习,昂贵的课外补习费导致连锁反应: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上不起好的课外班,很难考上好的大学(韩国的大学录取比例可达85%~90%,但上好大学依然是非常难的),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也很难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如果再和那些家庭富裕,在中学阶段就能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加大了。
今年年初,韩国《中央日报》和职业能力开发院针对8000名不同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印证了这一结果:入学时来自贫寒家庭的毕业生比例在20年间从13.4%骤降到5.8%,只要头脑聪明就有可能获得大学教育机会,并借此来提高经济地位正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韩国政府也意识到,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影响到内政的稳定。2008年李明博总统上任后,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大举措即是强化学校教育,提高教育公平度,把课外教育内容纳入校内。庆熙女子中学的副校长表示,他们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在下午3点放学后在校内设4个小时的额外课程,学生可自己选择上还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