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阅卷反而“禁”出乱声
名师呼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时间公开高考信息
报记者 李征 钱钰 张骞 杨玉红 报道
从今年开始,高考语文学科阅卷教师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承诺不接受记者采访,于是各家媒体在阅卷结束后从不同信息源挖掘线索,造成信息混乱。此外中高考之后,一些民间机构、网站在官方发布试卷之前早早拥有了试题,且以此开班盈利……对此,本市多位名师认为,近年来本市允许家长代表参观阅卷现场的动作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幅度仍不够大,中高考卷的公布和阅卷还可以更透明,更人性化。
■现象
阅卷“禁口令”造成不同报道
日前,本市一位市重点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致电本报,直言不同媒体对于高考阅卷工作的报道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惑:“语文阅卷当天,一份报纸刊登一篇采访阅卷老师的稿件,称高考作文必须从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剖析问题,优秀作文数量不是很多;但另一份报纸则引用另一位阅卷教师的话,称即使考生没有从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剖析问题,但只要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且议论时有说服力,一样能得到高分。不同的媒体声音令我们感到困惑:作文教学到底要不要告诉学生,是否要从‘核心思想’出发? ”
记者获悉,各家媒体声音不同也属无奈。在语文阅卷结束当天,多位阅卷老师均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他们说,今年在进入阅卷中心之初,他们被要求签署一份承诺书,其中有“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得用相机拍摄试卷”、“不得外泄阅卷内容”等内容。一位语文阅卷教师表示,历年来阅卷组织部门均对阅卷教师有这样的要求,今年之所以还要签署承诺书,可能和去年多家媒体对有无“满分作文”的不同报道有关。
在阅卷中,由于阅卷队伍存在中心组、小组和普通阅卷教师的不同分工,不同阅卷教师接触、了解的阅卷情况深度不一。这样,媒体采访的教师不同,得到的信息就很可能存在差异。一位阅卷教师说,阅卷教师人数众多,“禁口令”不可能对所有教师产生效应,而考生、家长和普通教师都有尽早了解阅卷情况的需求,阅卷队伍中出现不同声音也就难以避免。
中高考真题教辅大行其道
“2010年中高考试题及答案第一时间发布”……昨天,记者从部分网站、培训机构获悉,中高考结束后,各个社会培训机构争抢第一时间发布中考试卷和答案。
“权威机构公布中考的试卷和答案,都会滞后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培训机构招生的黄金时间。 ”本市某培训机构负责人杨先生透露,为了提高培训机构信任度,该机构和部分监考老师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有些试题是老师、考生考试结束后回忆出来的,有些试题是个别人员违规复印、拍摄而保存下来的。
初二学生家长江女士日前在某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上看到——“名师第一时间详解2010年高考真题”,立马被吸引住。该培训机构的咨询人员说,他们的机构配有专职教师,保证试题来源的真实可靠。据工作人员称,这些专职教师平时也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能第一时间获得重要考试信息。
“我们不额外出售中高考真题,必须报班才能拿到试题。”工作人员介绍说,一对一辅导的价格为350元一小时,10小时起报,“我不过想要一份中考试卷,就先要掏3500元的培训费! ”江女士吓了一跳。
记者发现,昨天下午两点多,某培训机构主办的中考网站在其首页发布2010年上海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以及物理压轴题、化学试卷分析,英语听力回放以及评析等内容,还特别在试题后注明“独家”两字,并谢绝转载,网站的点击量、人气飙升。
■说法
“高考阅卷发言人制度”是否可行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混乱情况?有阅卷教师建议,可以设立“高考阅卷发言人制度”,由阅卷组织部门指定对阅卷情况熟悉的权威教师,统一接受媒体采访和公众询问,保证信息的正确和权威。不过也有阅卷教师指出,从名义上说,目前市考务组织部门已经存在相关的岗位,但他们并不会接受相关采访或咨询,“在我们看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化堵为疏,不再要求阅卷教师禁口,给予阅卷队伍的核心成员接受采访的权利。 ”
也有阅卷教师担心,媒体报道太多,是否可能造成考生和家长的恐慌情绪?但更多的阅卷教师认为,高考阅卷应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更多的考生、家长和教师,乃至社会公众都有尽早了解阅卷工作的需求,近年来本市允许家长代表进入阅卷点,就是符合民意的一项利好举措,“只要相关报道不影响阅卷工作,能够统一在阅卷结束后发布,就没有什么好回避的,这样才能让相关报道更加准确和权威。我们改革的步子还应该再大一点! ”
一位教师还建议,高考优秀作文也是公众关心的,每年考后“零分作文”满天飞,与其以讹传讹,还不如尽早通过报刊刊登部分优秀作文,“每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之后,我们可以买到考务部门编写的高考优秀作文汇编。但一方面时间太晚,那时公众早已失去了对高考的注意力和兴趣,因为‘大局已定’,即使是考生也不大关心作文和其他试题了;另一方面,高考信息是社会焦点,买书毕竟要花钱,为什么考务部门不能通过报纸或网络免费发布呢?何况,一般公众也许只要看几篇作文就行,未必要读完厚厚的一本书。 ”
高考信息应第一时间公开
在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看来,高考信息,包括高考试题、高考阅卷、阅卷点评,都应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其一这可避免信息误传;其二有利于增加高考的透明度;其三有利于服务考生。
他认为,对于高考信息不公开(或不及时公开)的理由,主要是不炒作高考,担心助长应试教育,其实,这是鸵鸟思维,导致应试教育的是现行高考制度,在现行高考制度下,考生、家长打听高考试题信息、阅卷信息,是情理之中的,不公布,只能加大家长的焦虑,以及增加他们获得正确信息的难度。
另外,高考试题的研究,从考试学角度说,也有助于提高出题质量,而出题质量,就是考试评价水平,这也是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质量屡受质疑,与考试研究不足有关。
■释疑
考后三天公布答案是为了让考生有心理缓冲期
记者从考试院了解到,本市并未将高考题目“雪藏”。事实上,在高考结束三天后,本市今年高考试题答案即《2010年高考试题汇编》就已经下发到事先征订的考生和教师手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考语文考试一结束,考试院立即在其网站上首次公布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何其他高考试题不能也在考试院网站上立马公布呢?为何要有“三天”的时间差呢?
相关人士解释,相对而言,其他高考试题的影响力则没有高考作文这样大,之所以放在高考结束三天后《试题汇编》才能面世,主要是响应教育部相关要求,营造考后平静的氛围,防止考生心态过于浮躁,也是从考生心理角度考虑,帮助他们在经历激烈的高考后有段心理缓冲时间。
另据了解,2006年以前,本市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考生一般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就可在书店买到 《试题汇编》一书。由于《试题汇编》是同高考试卷同步入围印刷,保密封存,出于路上运输保密安全角度考虑,此后,高考试题不再是高考结束当天公布。
针对 “今年考试院和每一名阅卷教师签订协议,不让他们接受媒体采访,导致信息混乱”的质疑,记者获悉,考试院将阅卷任务交给本市五所高校,考试院本身并未与阅卷老师签订协议。但今年个别高校加强了对阅卷老师的管理,采取与阅卷老师签约的做法。事实上,在教育部规定的高考评卷工作人员守则中,是有明确阅卷老师在评卷期间不能发表任何观点的要求。教育部今年多次会议上要求,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考生高考作文是秘密,尤在评卷期间,考生作文不能对外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