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晨7点就起床,等待着参加围棋比赛,但等到考试临近的时候,5岁的刘洋突然大哭起来,老师和父母怎么劝都不行,一直持续到第一场比赛结束,足足40分钟。
作为“独二代”,家里人对刘洋极度宠爱,每天他总是因为爷爷奶奶不忍心叫醒而迟到。当天的第二轮比赛他终于参加了,虽然比赛规定不允许老师和父母陪伴,但对他开了“绿灯”。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有着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更加优越的外在环境。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他们一出生也面临着比父辈们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大。
正在成长中的他们,究竟是社会转型期的“宠儿”还是“孤儿”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得到响应,“独一代”开始出现。到了2010年,“独一代”们纷纷步入而立之年,结婚生子,他们的子女多数也为独生子女,被称为“第二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
当第一代独生子女冷漠、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为人们所诟病时,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独二代”会不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广西部分幼儿园老师认为,“独二代”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独立性差,自控能力弱,而这些无不与成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独二代”家庭往往都是“6+1”模式,父母们往往由于比较忙,孩子经常由老人来带,老人的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而且,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形成分享的概念,也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更加孤独。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等亲缘关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幼儿园老师覃珂说,高楼大厦也隔断了孩子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很多孩子不具备正确的交往能力。
有着16年教龄的李琳认为,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独二代”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面临的社会节奏更快。
社会压力很明显地体现在了“独二代”身上。5岁的静静已经上了6个兴趣班,拉丁舞、书法、围棋、珠心算、画画、游泳。静静有一天向老师诉苦:“我觉得好累啊,今天要学这个,明天要学那个,没办法像别人那样玩玩游戏。”
“这是社会大环境的要求。”覃珂说,“社会在发展进步,需要人们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家长们在边预期未来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边规划着孩子的人生。当然,也不乏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
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享受着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个人的行为更加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尊重并非强制。覃珂说,“独二代”更加善于表达感情,敢于表达自己,独立性更强,有自己的想法。
专家认为,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凸显不能只简单归结为“独一代”或者“独二代”的问题。无论是“独一代”还是“独二代”,他们所体现的只是一个阶段一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周可达说,“独二代”处于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成长所表现的特征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不论“独二代”是社会转型期的“宠儿”还是“孤儿”,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无疑是文明程度更高、社会发展更加趋于完善的。(参与采写记者:刘晓莉 王丽 杨一苗 秦亚洲)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