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民成“智慈银行存款” 印度较大规模地向欧美国家移民始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后,一直持续至今。不过印度政府一直采取鼓励移民的政策,“坦然”面对人才流失。美国印度裔学者安迎利在她的新书《印度裔移民在美国:精英流失还是获益》中认为,经济与资本运转全球化使得技术型劳动力不再只循单向流动,而是多元流(在不同国家社会之间往复流动)。一位印度专家曾对《环球时报》记者半开玩笑地说,这些精英外流现在不再被视为资源流失,而只是暂时在外国“智慧银行里的存款”,印度还会拿回利息。在印度,许多精英移民在外闯荡多年后,不仅带回了资金、先进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各种经验,这些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印度软件公司目前所承揽的大部分国际合同都是由海外印裔人牵线引进的。在旧金山的“印度河企业家”组织有1000 多名会员,其中有一半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校友。前不久印度大幅削减高校预算,这些校友为了资助母校,将许多产品的专利权带回印度开发。印度精英在硅谷及其他领域的突出成就,使印裔美国人的正面形象时常上镜。这些事实渐渐平复了印度国内对于人才外流的不满,并开始视这类移民为一股潜在的积极力量。印度一些专家学者称,印度的未来将有赖于海外的印度裔移民。
为了吸引精英阶层,俄罗斯近年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把钱和人都留在国内。目前,俄政府正着手打造自己的“硅谷”,并宣布人驻这里的企业和精英人士将享受翻“史无前例”的税收优惠。而实际上,俄罗斯13 %的个人所得税已经属于世界最低之列,并且这里不实行累进税制。而英国汇丰银行在去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俄罗斯是高技术移民收入最高的国家。对于俄精英的流出,俄媒体和专家认为,俄政府应该做更大努力来吸引这些精英。俄《新消息报》称:“一些小有成就的人经常选择移民,他们认为,在西方的欧式社会中有比我们更为公平的"游戏规则"。” 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列昂季· 贝佐夫举例说:“在德国,多数情况下解决一个并不复杂的书面问题只需要6分钟。因此在政府办事处都见不到什么人,不需要排队……交通警察不会伸手管你要贿赂,也没人给他们。”贝佐夫表示,如今的俄罗斯人已经不需要像在苏联时期那样担心出国后可能“一去不复返”。
“应让这些人既在祖国赚钱,也把钱花在这儿” 近来,在北京等地媒体上,“50万岁金=美国房产十全家绿卡”的广告不胫雨走。而某出国中介人士一句“居住在二环以内的北京人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担心,移往国外的人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数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如此轻易地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许多流往海外的华人观点与国内不同。在旧金山,《环球时报》记者认识了13年前就移民到美国的高先生。目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做营销的高先生,出国以前曾在北京某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在北京有房有车,也算是中产阶层了。在美国经过十几年折腾,高先生现在的年薪也有10万美元,但他并不满意。他说自己当初在国内的同事,有的已经是司局长了,薪水按绝对值虽然比不上在美国的他,但生活水平不比他低,而且社会地位高。更让高先生感到困扰的是,他周围的许多华人朋友纷纷回国发展,许多人已经在国内独立支撑起一片自己的事业。
实际上,现在移往欧美的中国人中,大多数是拿着绿卡,但事业仍在中国。“在国外,生意有5 %的利润已经很让人欣慰,可在中国,15%的利润也是非常普通的。",许多曾经投资移民国外的中国商人都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一名回国发展的网络精英称,“回到中国,你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剿悍"起来了。那是30年走完人家100 年路的速度。”旧金山的高先生对当年卖掉房产更是痛心,因为北京的房产13年来不知翻了多少倍,而他在美国的房子“没跌已算不错了”。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森对《 环球时报》记者说,全球化背景促使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精英人才市场国际化,这样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他说,究竟应怎样对待精英外流,是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总体而言,各国社会以公平和创造安定环境为目标,以留住精英阶层并吸取国外的人才,同时配套一些诸如资产外流管控等措施,防止真的出现“肥水流向外人田”。
在莫斯科,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俄罗斯独立制片人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精英们频频外流感到不解:“干嘛要去外国生活呢?我在这儿才有事可做。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国家还是应该想想办法,让这些人既在祖国赚钱,也把钱花在这儿。”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高懿洁 谢戎彬 王燕 金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