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风暴过后的两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兑现了竞选诺言,他于7月21日将长达2300多页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签署生效,就此吹响了美国金融体系全面改革的号角。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冠以之美国金融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变革一点不为过。基本上触及了所有的金融团体、监管机构,就连许多业务的运作和收费都受到规定限制。
尽管如此,面对用巨额资金武装起来的游说大军以及需要拉拢的几位共和党参议员的赞成票,本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至少在两方面进行了妥协和弱化,或干脆不做详细规定,有待于监管机构将来在实施过程中作诠释。
沃尔克心痛“沃尔克法则” “沃尔克法则”是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提出的,旨在禁止银行从事自营账户交易。这种自营账户交易一般是高风险的套利活动:诸如衍生证券的交易买卖、跨时间地区行业产品的操作、投资于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说穿了,自营账户交易就是银行内部的对冲基金。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损失的对冲基金有几百家之多,禁止银行的自营账户交易可以减少银行承担的风险。
这项严格意义上的“沃尔克法则”曾经得到奥巴马总统的支持,但在该法案最后几天紧锣密鼓推进的时候,为了赢得一位共和党参议员的赞成票,沃尔克法则被“妥协”掉了。该参议员所在的州内有几大银行属下的几大基金管理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有一定程度的自营账户交易。而这些交易很难严格定义为是自营交易,还是为客户交易,所以概念上有模糊之虞。为了州内大银行的利益,该参议员提出的折中方案是:允许银行用低于其第一级资本金(Tier 1 capital)3%的额度来进行自营账户交易。这一折中对美国各大银行无疑是一大福音。高盛和摩根大通各自都有几百亿美元的资产在自营账户上。高盛整个集团10%的利润来自于自营账户交易。
沃尔克为这一法则的“变味”感到非常失望,他说,“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禁令还在那儿,只是失去了它的严厉性和纯净度了”。
华尔街薪酬制度难改 金融风暴过后,美国国内外舆论一致将矛头盯向了华尔街的薪金报酬制度,认为它是导致金融风暴的重要的罪魁祸首。2009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金融巨头的薪酬激励机制成为了讨论焦点,各国首脑一致表示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金融巨头的薪酬激励机制总体来说有两大缺陷:一是时间期限的不对称性造成短期行为的偏向,二是奖励惩罚的不对称性造成承担过多风险的偏向。业务部门的盈利和亏损是按年度结算的,今年账面上有盈余就可以多分奖金;明年账面上不乐观,便少有奖金,如果亏损大的话,至多是炒鱿鱼,没有补偿损失这一说。这就使得奖励的上限可以无止境,而惩罚的下限是有限的。这样一种制度,就促使金融从业人员偏向于风险高收益高的短期年度行为,与此同时的银行账本上所承担的资产和风险却可能是长期的。要实施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必须要努力改变短期行为,改变奖惩的扭曲,让从业人员的薪酬同其承担的长期风险挂钩。
英国政府2009年为了平息民愤、充填国库,实施了一次性的奖金税,对金融行业中所有超过25000英镑的奖金征收50%的税款,这是一项非常严厉的措施,使得许多银行(包括外国银行在英国的分行)的利润损失几亿美元。另外,英国金管局(FSA)对全英最大的二十多家银行颁发规定,诸如一定限额以上的奖金必须分几年发放,必须以银行股权的形式,而非现金的形式等。
7月7日,就在美国金融改革法案正式通过参议院投票的前几天,欧盟以绝对优势通过相关议案,规定其成员国金融机构奖金发放的标准:现金比例不能超过30%,有40%-60%的奖金必须分3-5年发放,当期发放的奖金内最起码有50%是采用股票或其他同银行业绩挂钩的形式。欧盟的这项奖金法案,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
相比之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这个问题却模糊晦涩:要么把这个皮球踢给银行的股东,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要么把皮球踢给美联储,让该机构届时审时度势,根据每个银行的具体情况来行使否决权。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确实也有难言之隐。华尔街银行家所热衷说的一句威胁话就是,“如果你们增加我们在纽约的限制的话,我们就搬到其它地方——比如伦敦”。美国的金融业是其拳头行业,是其享有国际优势,带来巨大附加值的重要行业。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它国际资本首都的重要地位。因此,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无法在薪酬和人才方面作出硬性规定,而只能提供指导方针。
总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只是为未来的金融变革搭出一个框架,还有待各大监管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制定细则。如同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华尔街肯定也会发现该法案许多漏洞和缺陷,会想方设法钻空子,逃避监管。新的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又将揭开帷幕。 卢菁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