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战友,请别对批评“过敏”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9月14日06:52
  如果我们把批评比作打针吃药,那么,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就如同“过敏”,不但收不到“疗效”,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仔细想想,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谁也离不开批评,谁都有几次被批评的记忆,可能来自父母和老师,也可能来自领导和战友,正是这些有益的批评,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刷”就是洗刷错误;“新”便是改过自新。面对批评,我们与其“过敏”,不如“刷新”。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遇上丢面子的事谁都不高兴,但要想把扎在肉里的刺挑出来就不能怕疼。

  领导的批评往往对事不对人,讲过了,改正了,也就过去了。对我们来说,调整心态、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谢顾问:

  我是基层部队的一名列兵,平时一直表现不错,但前天早上,因为早饭集合时慢了一点,班长当众批评我作风不够紧张,没有时间观念,让这么多人等我一个。虽然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就是一下子接受不了,觉得特别没面子。于是,我一赌气早饭也没吃……

  请问谢顾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样对待批评呢?

  某部列兵 小 飞

  小飞战友:

  看了你的信,说实话,我认为班长对你只是进行了一次正常的批评,而你对批评有些“过敏”了。由此我想到,近年来,基层连队的战士以“80后”、“90后”为主,你们主体意识比较强,思想也比较活跃。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们往往更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记得我在部队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时,曾针对如何对待批评这个问题,在战士中做过一次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是:能正确对待的占24.40%,勉强接受的占15.25%,一时想不通的占11.18%,自暴自弃的占6.1%,情绪难以控制的占4.7%。从这组数据看,至少有37%的同志在对待批评的态度上是有些问题的。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对批评的“过敏现象”。提起“过敏”,我们都知道,它是指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如果我们把批评比作打针吃药,那么,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就如同“过敏”,不但收不到“疗效”,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从以往我的带兵经验看,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同志当面顶撞,认为是批评者和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志消极对待,表面上不吭声,暗地里却不服气;还有的同志则自暴自弃,要么一蹶不振,要么意气用事,甚至走极端、酿大祸等。分析原因,我想主要是被批评者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服从意识还不够。你说呢?

  当然,你没有当面顶撞班长,我也相信你更不会自暴自弃,只是有些情绪罢了。你提出的问题很好:该怎样对待批评?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批评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谁都离不开批评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容易,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很难,而接受来自他人的批评和提醒,是认识和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之一。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

  虽然从感性上讲,很少有人喜欢被批评,但从理性上说,批评如同良药,虽然“苦口”但对人有益。我过去所在的连队曾有名战士小陈,他平时因纪律观念不强,经常挨批评。一次,连队派他到外面办事,规定他午饭前归队,可他晚上才回来,连里召开军人大会对他点名批评,班里又开班务会进行帮助,终于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此,他把批评当成动力,认真吸取教训,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不仅入了党,还荣立了三等功。退伍后,他在给战友写信时说,总忘不了那次军人大会和班务会,让他一生受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像你这样的年轻同志,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时,有人指出来,提醒你,不是很好吗?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治病救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尤应虚心采纳,作为自己反省的参考,即使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点感想,也是可贵的。”仔细想想,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谁也离不开批评,谁都有几次被批评的记忆,可能来自父母和老师,也可能来自领导和战友,正是这些有益的批评,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既然批评这么重要,为什么听到批评还是让人不舒服呢?我想说,不舒服是正常的反应,关键是能不能尽快地超越“不舒服”,把批评转化成推动力。

  面对批评,“刷新”自己

  如果你熟悉电脑操作,就不会对“刷新”这个词陌生。借用在如何对待批评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把这个词分开来理解:“刷”就是洗刷错误;“新”便是改过自新。面对批评,我们与其“过敏”,不如“刷新”。

  敢于承认错误,别怕丢面子。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遇上丢面子的事谁都不高兴,但要想把扎在肉里的刺挑出来就不能怕疼。挨了批评,一时感到难堪,面子上挂不住,这很正常。但是如果态度不冷静,急于辩解和开脱自己,就没必要了。接受批评,冷静分析,然后认真检讨和反省自己,比辩解强得多。

  严于解剖自己,不一味埋怨。人常说:“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如果不让别人帮助拍打拍打,怎么能把身上的“灰尘”弄掉呢?受到批评时,严于解剖自己,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你的人,我们应该相信批评者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进步。你可能也听过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有一天,唐太宗十分愤怒地回到后宫,扬言一定要杀了魏征,因为他又当着众臣的面进谏,让自己下不了台。一旁的文德皇后听了这话,连忙向太宗“贺喜”。太宗不解,文德皇后说,自古君王贤明,群臣才能直言进谏,如今魏征敢当众进谏,说明陛下是圣贤之君,这不是大喜之事吗?唐太宗听后转怒为喜。后来他重用魏征,并留下了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勇于承受委屈,莫斤斤计较。如果上级因为没了解清楚情况对你批评错了,不要当面顶撞或一味地讲自己的理由。我们可以找机会通过适当方式说明真实情况。其实,批评往往是因工作的事引起的,不是什么个人恩怨,所以我们何不像斯大林说的那样:“即使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也应该欢迎,应该仔细听取,并考虑到它好的地方。”

  善于调整心态,别自暴自弃。鸟的翅膀挂上重物就难以高飞,同样,一个人如果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也必然会影响工作,难有所作为。领导的批评往往对事不对人,讲过了,改正了,也就过去了。对我们来说,调整心态、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用陈毅元帅的几句诗和你共勉:“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 执笔:西安政治学院教员 李 鹏)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