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全民造句“我爸是李刚”

2010年11月02日16:24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李启铭可能从未想过,他的行为给整个社会抛下了一枚炸弹。不管是受害者陈晓凤、张晶晶,还是注定将要遭遇牢狱之灾的“官二代”李启铭,甚至至今仍处于“灰色笼罩”下的河北大学,似乎都已成为某种牺牲品

  全民造句“我爸是李刚”

  □ 本报记者 金 希

  “我爸是李刚。”

  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事发后,这句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网络,俨然成为2010年最火的段子,甚至有微博推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

  网络上发出种种谴责之声,也有少数人站出来为肇事者辩解。民众谴责“官二代”,学生发帖“泄愤”,戏谑之人争做视频调侃,人人网掀起口水大战,“李刚门”愈演愈烈。

  然而,在各种声音相互交锋之时,公众却未能真正沉静下来,去思考究:一起交通肇事案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共事件。究竟是何原因,一个似乎无异于其他酒后肇事的年轻司机,俨然成为了罪不可赦的众矢之的。

  一句话“点燃”公愤

  “我在前面走,听到汽车加速的声音,特别害怕。同学提醒我上人行道。”一个目击者事后回忆称,“感觉有风,速度特快。”

  事发当日是2010年10月16日,对于才进入大学校园不到两个月的陈晓凤和张晶晶来说,崭新的大学生活正迎面而来。张晶晶万万不会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自己的伙伴失去了生命,原本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生活,在血色中坍塌??

  当晚21时35分左右,李启铭驾驶黑色轿车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生活区南门进入,据说是去接女友的。

  河北大学坤舆园生活区内,设有限速5公里/小时的标识,从南门到事发地点易百超市门口,约300米行程内有三道减速带,这一切对酒后驾车的李启铭来说,似乎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那辆黑色的车摇摆不定,东倒西歪地驶来,当时它猛地冲向便道台阶,摇摇晃晃的,几下冲到我面前……当车直接向我冲来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一位刚从易百超市出来的目击者这样描述黑色轿车撞人前她看到的情景。

  21时40分许,在快撞上这位目击者之前,黑色轿车突然急促地左转冲向左边车道。这位目击者幸免逃过一劫,但灾难却降临在了陈晓凤和张晶晶的身上。

  当时张晶晶正陪着陈晓凤练习轮滑,即使李启铭试图再次向左打方向盘,也没能消弥灾难,车子直接撞上了她们。陈晓凤瞬时被车撞飞,落下时砸在黑色轿车副驾驶位置的挡风玻璃上,张晶晶被车前右边的反光镜撞倒。两女生“脚对着脚”躺在地上,被撞飞的陈晓凤伤情严重,头部在流血。

  “我还能动,看晓凤没有动,以为她没事,没想到她永远不动了。”幸存的张晶晶回忆起当时惊悚的一刻,愣愣地出神,眼睛里闪着惊魂未定的恐惧,一切都来得太突然。

  这一切,除了事发地点是在位于河北保定的大学校园之外,似乎和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之后李启铭的所作所为,却引发了一场震怒公众的道德评判。

  撞倒两个女生后,李启铭的车并没有停下,反而右拐继续加速驶向女生宿舍馨雅楼。

  “车子紧接着加速开走,没有停车下来看看伤者如何,整个过程我都是僵硬的,惊呆了。”那位差点被撞的目击者描述称,撞人后两三分钟,李启铭的黑色轿车原路返回,经过易百超市门口的事发地点时,“没有减速,更没有停下来,直接从躺在地上的两个奄奄一息的女孩身边驶过。”

  见李启铭欲驱车逃逸,河大的学生立即追赶。见此情景,肇事车加速逃逸,但终因大门被同学及保安关闭,李启铭才被拦截在生活区南门内。被拦截后,李启铭呆在车里足有四五分钟,一直不下车。门卫要求他熄火,并交出驾照、行驶证等进行登记。几位目击者形容李启铭当时很“嚣张”,下车时“一身酒气”,甚至和门卫“有说有笑”。

  “把人撞了还这么淡定?”有人当场质问。

  “碍你们什么事?”李启铭气焰更旺,“看把我车刮的……我爸是李刚。”

  因为李刚的真实身份,让民众对李启铭的行为更加愤怒。李启铭的父亲李刚实为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局副局长,头上一把晴雨都管用的大伞,似乎“理所当然”地助长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的气焰。

  “我爸是李刚”一言既出,李启铭就算是悔青肠子也追不回来了。这句话此后引发了民众一波又一波的猛烈炮轰,李启铭的行为被网友认为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

  “真相”屡曝不断

  因为李启铭的一句“叫嚣”,李刚这把“保护伞”似乎失去了效力。2010年10月24日,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保定市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这个未完成的结果,对死伤者及家属,对社会大众,都算是有了一个最初的交待。

  其实,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保护伞”虽然没有张开,但因为长期潜在而形成威慑力,引起了连锁反应。各路媒体齐聚保定,寻求“真相”,但是谁也无法理清一团又一团牵扯不断的“乱麻”。

  事出之后,网上言论从抨击李启铭慢慢转向了抨击“河北大学集体沉默”,因此引发了河北大学师生与外界的一场口水战。

  “车祸发生后,陆陆续续有很多同学聚集过来。有打电话报警的,还有反应很快的同学能够报出肇事车牌号。我记得有个男生振臂一呼,叫一群人去学校门口堵这辆车!河大的同学从来都是热血的,我们没有冷血的沉默!”人人网上,一位自称是目击者的河大学生对抗“河大集体沉默”的言论。

  之后,网上散播出一连串的“河大封口令”、“死伤者宿舍集体保研”之说,引起了一轮“河大冲击波”。

  “我们班没开班会,我问了本科师弟,说河大开会没封口,只说了注意安全,不过有人说班里有目击者的都开(班会)了,但是这个无从调查”,河大一位研究生对“封口令”一说也不能确定。

  河北大学否认“封口令”的存在,而网上又传出“受伤女子同宿舍的女生被保送河北大学研究生”的消息。10月23日晚间,某微博中曝出“张晶晶秘密同意了河北大学校长提出的和解方案,张晶晶放弃上诉,可以得到巨额赔款,保送河北大学研究生,将来还可以读河北大学的博士,专业由她自己选”。该帖子还提到,“李刚家属也表示,如果张晶晶放弃上诉的话,将来她可以进保定好的单位工作!”但河大和张晶晶本人,均否认保研与和解的说法。

  “本来保研就是要走程序,至少专业排名前三吧。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张晶晶这孩子算是完了。以后就算她通过自己努力达到保研标准,被媒体知道了,也要说她是因为这个事保的研”,河北大学一位老师说。

  在知名记者王克勤的调查报道中,河北大学11位目击者集体要求不透露真实姓名,事后传出河大“封口令”。有学生坦言“不敢说,他(李启铭)家势力太大,今后我们还要在保定生活”,甚至连死者父亲陈广乾(音)都说出“内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李刚父子)是有权的人,在保定市以内他都可以托到好多关系吧……我是害怕呀。”

  学生因恐惧权势而缄默不言,受害者本人及家属依然处在恐慌中,学校任何行为都被认为不作为,似乎无形的压制让整个事件中涉及到的人与事,都不得不处于被动状态。而蜂拥保定的媒体,却依然得不到有关人士站出来澄清的“真相”,没有人能够说清,究竟是何种压力,让事情越来越复杂化。

  “做了错事就得勇于承认,压制是没有用的,势必会酿成更大的反抗,古今中外例证无数。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掩护他们的恶行,对死者伤者是亵渎,对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群体,都是极坏的样本。我们是保定人,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包庇他的一切,倘若遇到类似的情况,是不是都要这么处理?这样下去的家庭、学校、城市,只能说很悲哀”,一位保定网友说。

  但事情受到无情压制后,“李刚门”这个地雷才刚刚点燃导火索。“拔出萝卜带出泥”,网友甚至人肉出李刚有五套房产,河大校长被爆出论文“抄袭”并与李刚有私下交易,甚至有传闻众多企业将不聘用河大毕业生……但这些说法都无从考证,而所有的这些无形的演变,被“冷眼旁观”之人,挖得翻天覆地。

  “某些无良之人的评论确实是激起了无知人士的猎奇心理,大家对不和谐的事情最感兴趣。但是大学毕竟还是学府,无论人们如何质疑学校的制度,校长的办事方法或者‘封口令’什么的事情,这里终归是学生学习的场所。逝者已矣,莫非还要生者也无法安心学习和生活了?”河大有学生在无奈中发出声音,“说什么河大的学生软弱不敢有作为,更有甚者叫嚣着不要录用河大毕业生。这些人和在受伤的学妹病床前逼问‘你同学已经死了,你是怎么想的?’的人有什么分别?”

  河北大学被“围攻”,保定被“围攻”,甚至是最无辜的学生也被“围攻”,挖不出“真相”就拿种种未能证实的事情开刀,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总有一些“无良之人”和“无知人士”唯恐天下不乱。河北大学的学生很激愤,但他们这次真的“沉默”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下去只会“越说越乱”。

  李启铭可能从未想过,他的行为给整个社会抛下了一枚炸弹。而不管是受害者陈晓凤、张晶晶,还是注定将要遭遇牢狱之灾的“官二代”李启铭,甚至是至今仍处于“灰色笼罩”下的河北大学,似乎都已成为某种牺牲品。

  “官二代”生存法则

  “他刚来不久就发生这个事了,有点孩子气,毕竟还小,但是人不是想象中那么坏”,李启铭在电视台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事发之前,22岁的李启铭刚刚从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在保定电视台实习,和两名受害者一样,他的人生也刚刚起步。

  网上有少数派站出来为李启铭“申冤”,称李启铭当时是以求救的语气说出“叔叔,我爸爸是李刚”,但这样希望博得同情分的说辞没能奏效。无论是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态,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搬出自己的“官一代”父亲,究竟是何目的,李启铭自己知道,民众也知道。

  “他们就是养尊处优,有特权阶层存在短时期内无法避免,但是不能因此威胁到他人的权益,我们也应该尽力维护公平原则。”河北大学新闻系某学生说。

  “他们”,显然已经不单单指李启铭一个独立个体。李启铭酒后肇事逃逸,也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交通肇事事件,由此引发的争论,已经波及到社会中的另外一些人,他们和李启铭有着某种一致性——都是“官二代”。李启铭不仅仅丢自己的人,丢李刚的人,还无形中代表着“特权阶层”丢了所有“官二代”的人。

  “我认为他是拿他(李刚)作为一种后盾,我不认为他是害怕,他就是下意识,家里怎样怎样,你能把我怎样”,陈晓凤的哥哥陈林这样评价李启铭的言行。

  “年少轻狂、家教不好、没有社会责任感”,李启铭已经是一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负面形象。在社会公众的眼中,这个“官二代”的所有历史都被忽略,而现在的所作所为,无疑让他的一生都抹上无法磨灭的污点。

  李启铭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式庇护”的炮灰。也许在事发之前,他是一个“有点孩子气,但人不坏”的青年,但是当危机来临,这种潜藏在内心的寻求“特权庇护”的有恃无恐的心理,彻底控制了他的行为,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人格。

  在事发之后,李刚父子接受央视采访,李启铭在铁窗后面泪流不止,哽咽着不断忏悔,李刚面对镜头声称“决不袒护”,老泪纵横。然而即使再真诚的致歉,都不能够弥补死伤者及家属内心的创痛,更无法平息社会大众对于“官二代”,对于“特权阶层”最真实的愤怒。

  “我们50后和60后是不是应该检讨下自己,我们该怎么样做父母。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有钱或者有权,或者有名或者有资源,但是不管怎样,你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去做父母该做的事情,你不该给孩子一种可以超越了你的钱、你的权、你的名、你的资源的那种行为”,在央视一期针对“李刚门”事件的节目中,白岩松一语中的。

  当“背靠大树好乘凉”成为一种生存法则的同时,“官二代”可曾想过,“乘凉”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性的。而更值得“官一代”深思的是,抛弃“特权思维”是否应该从自己做起,是否应该从对“官二代”的教育着手。

  人人网出现一篇日志,有人推测,如果李启铭当时没有说出“我爸是李刚”,那么一切很有可能被掩藏,李启铭肇事很有可能被掩盖事实从轻发落,“中国式庇护”再一次成功,“官二代”依旧保持着风驰电掣无所畏惧的“英勇”,相应地,由“李刚门”引发的种种公共事件,也不会连锁爆发。■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