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做客强国论坛照片“十二五”的亮点是使老百姓能够放心的花钱 【冯飞】: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各位网友就“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话题做交流。
[寒碧]:嘉宾,经济结构调整好像也不是新提法了,这次调整的重点在哪?有何创新?
【冯飞】:这位网友好,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深刻。实际上经济结构调整这个话题从“八五”时期就开始,提了有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一方面反映我们经济发展当中确实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我们要思考经济结构调整机制和办法究竟如何。我想“十二五”规划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更加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些增量的发展来带动存量的调整。第二、更加强调节能减排,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节能减排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采用,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问题。第三、我们更加强调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就是说要解决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当中的一些制度的问题和方法的问题,实际调整难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还有政策的问题。
我想,这次“十二五”规划是把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上,称之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具体而言,包括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政策的手段,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当然经济结构调整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处理好“三驾马车”的关系,投资、出口和内需。实际上从十七大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处理三者关系的方向,也就是说要形成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的局面。在“十二五”时期在扩大内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扩大内需核心的办法还是要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消费能力,提出了“两个同步”的提法,也就是说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同时还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使老百姓能够放心的花钱,无后顾之忧,这都是扩大内需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想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对此也比较详细的表述。从亮点来讲,就是上述的几个方面。
[杨再昌]:请问冯部,您认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突破与克服?
【冯飞】:实际经济结构的范围是比较宽的,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包括地区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还有包括所有制结构等等,这个概念是比较宽的。我想,你关心的可能是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我就产业结构谈一些你关心的问题。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比较大的困难,实际上还是我们体制机制的问题,比如我们讲产业结构二产比重过大,二产当中重化产业的比重过大,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呢?其原因既有我们城镇化速度加快,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升级等等带来的需求的增长;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我们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不到位,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等等,这样一些原因而造成我们重化工业超常的发展,还有一些产品的出口。
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又带来两难的选择,从决策上来讲。第一,要改革我们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意味着有一些电价、油价、水价、汽价会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也就是说能真正反映出资源稀缺程度,能够使价格信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另外一方面,老百姓对物价上涨还是非常关注,而且也切实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对政府来讲,确实有两难的这样一个选择问题,这是第一个非常明显的难点。
第二,我们的创新能力还非常薄弱。我们很多产业,很多产品其规模都是世界第一。比如210个产品,我们全球产量第一,我们30多个行业大类当中17个行业产能第一。但是,我们这些行业大而不强,也就是说很多核心的技术我们不掌握,这样也给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困难,也就是说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特别突出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育的问题。
第三,结构调整还是有一定的刚性,需求的刚性造成的结构的刚性。比如一些重化产品加快了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一些需求方面,特别是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发展,而使得这种结构有刚性,要调结构还要从这些方面下点功夫。比如,我们的城市化能不能更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而不是现在超大规模、超常速度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力度,节奏,都要把握好,这样的话,才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有效的作用。
第四,我们讲产业结构调整当中,我们的服务业比重偏低,特别是服务业当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知识性服务也的发展滞后,我想这些问题都比较突出,而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性服务业的发展是需要一定发展环境的。我想这一块我们还有一个对内和对外的开放问题,特别是向民营企业的开放问题,加快我们服务业的开放步伐,升级的步伐,靠服务业的结构升级来使服务业总量做大,进而提高服务业在三四产业当中的比重。
目前通货膨胀仍处在比较温和的水平 [人民网记者]:明天统计局就要公布十月份经济数据了,市场普遍关注通胀情况,请问嘉宾怎么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百姓如何应对呢?
【冯飞】:通胀问题老百姓非常关注,因为直接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实际这一段时间食品等价格出现了一些比较快的上涨,但就今年而言,通胀的总体水平还是在预期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与年初设定的通胀预期管理目标没有太大的出入,我们的通胀水平确实呈现了一些前低后高的态势。当然,有的专家也预计,说上个月到高点,这个月看来也可能下来。我想,造成通胀的原因还不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价格上涨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就是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实际上目前的这样一个情况还不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供求来讲,我们大多数的产业还都出现供大于求,甚至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我想目前的以食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CPI的上涨,可能还是部分由于气候等等原因造成的一个短期的现象,这是其一。
其二呢,这几年的一个特点,背后是一个货币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货币投放量多一些,特别是国际上由于各国政府采取了比较大力度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流动性增加。最近,美国政府又提出来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流动性会进一步提高,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流动性增高,也就意味着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我想,在这方面,对于输入型通胀的因素如何影响国内,这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未来,我觉得通胀的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特别是输入型通胀对中国整体的影响,要处理好这样一个通胀预期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一句话,还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水平。
[风雨南山]:请问您喜欢其他人称呼你博士,还是部长?
【冯飞】:我非常喜欢称博士,因为博士嘛,目前的含金量还可以,也就是说是对知识的一种认可。
[最好的坏蛋]:冯飞同志您好!我问个必答题:您说您主持或承担的主要课题共200余项,怎么可能呢?是不是太雷人了?您是神仙啊,还是上帝?
【冯飞】:您非常细心,非常关心我这个数据,我跟您细说您可能会理解。因为我在发展中心工作18年,每年的研究课题至少十几项,多的年份20多项,当然这里头有大课题,有小课题,也有一些课题是延续性的,这些延续性的课题,是在某几个方面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不可能像您说的非常宽的一个问题做很深入的分析,它必然是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因此,我这么一解释的话,你可能会理解,每年十几个课题,而且我带领着一个部门,十几个人,再加上外部专家有几十个人上百个人,每年十几个课题的完成是必须的。所以,这样统计下来200多项,还没有完全统计进去,还会多。谢谢你的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做客强国论坛照片"十二五"将继续改善分配结构 缩小收入差距 [人心不足]:收入分配这块,十二五规划中有哪些有利措施确保公平、公正的,不能总是给大家画饼,啥时候来实际行动呢?
【冯飞】:我想,“十二五”更加关心民生的改善,特别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在五年规划当中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还是比较少见的。你刚才讲的关心的问题怎么样可具有操作性,这是包括您在内各位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央通过的“十二五”建议纲要是个原则性、指导性,接下来,还要做非常具体的“十二五”规划,有些重要领域还要做一些专项的规划。在那些规划当中,你将看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甚至是有一些目标的提出,这样一些规划在明年的“两会”就会向社会见面,你所关心的一些具体政策也会得到解答。
就我个人而言,我想收入水平的提高,已经在《纲要》当中,体现了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要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步,劳动者的收入要和劳动率、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提出,实际上就带有一定的量化的指标和目标。那么,怎么样提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么样来提高收入水平?整个经济目前发展的状况还不像计划经济时期,以国有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时期提工资很容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提。我想一方面恐怕还是有最低的工资水平要有比较显著的提高。第二方面,可能有一些政府可以操作的单位能够提高,进而使这样一些领域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善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仅仅是工资水平的绝对量的提高,比如高收入群体不是提高的问题,而是要把这些高收入群体工资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缩小,对高收入群体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也就是说多交税,使得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缩小。特别要关注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群体的消费倾向是比较强的,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最重要的依靠力量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方面,通过其它方面的完善和改革,使得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在间接的增长。比如,通过医疗体制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就使你看病方面的实际支出下降了,也就意味着你的支出能力、消费能力提高了。当然还包括教育的改革等等这些方面,也就是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改革。通过这些领域的改革,使你的实际支出能力在提高,我想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来解决这些新问题。
[祥子司机]:请问部长冯飞:“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能让我买得起房子吗?能落实居者有其屋吗?
【冯飞】:这位网友,你好。你像很多的网友一样,很关心住房问题,房价问题。我想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现在是要把基本住房制度和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两者结合起来,特别是以前者作为前提,也就是说保障住房为前提来发展我们的房地产,恐怕这种思路性的解决方式是这样一种方式,而不是说住房问题完全推给市场,这是一个政府应尽的责任和职能。也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有大的动作,也就是改变过去几年完全靠市场来解决老百姓住房的问题,我们要建设一批保障性住房,解决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当然,我们网友可能最关心的是“夹心层”,低收入够不上,买保障性住房不符合条件,收入的水平还很难买得起商品房,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保障性住房问题已经把“夹心层”的这样一种诉求考虑进来,也就是说保障性住房是多层次的,有廉租房,有经济适用房,还有限价房,这种多层次的住房解决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住房问题。
我想,房价这样一个调控,目前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应该说见到了一些的效果,最起码说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遏制住了,当然还没有像一些老百姓所期待的房价的大幅度下降。在调控住房方面,我个人的观点是还需要改进调控的政策,调控的方式。实际影响房价是一种综合性的因素,比如地价的问题,地价已经成为很多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基本住房问题上,我们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欠缺。我们在遏制投机行为上,还没有一些更加有效的手段。比如国外,对于房屋的交易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你卖出第一套房的时候,所交的交易税是偏低的,当你卖第二套房的时候交易税是大幅度提高,卖第三套住房的时候几乎无利可图,也就是说通过交易环节的方式来避免囤房、炒房,获得不正当的或者超常的一些收入。
当然,还有一些我们可以考虑的政策,就是租房。实际上房屋租赁市场,对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价格有一定的功能,所谓功能,比如你买不起房子,如果去租房,租房很稳定,我可以租5年,10年,甚至20年,如果这样你不一定到一级市场去买房子,也不一定到二级市场买房子,我靠租房来解决我的居住问题。有些国家租房的市场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租户需要继续租住房子的话,不得把短租户赶出去,同时房东对于房价的提高还必须满足政府的一些规定。我想,这些方面我们还都可以来探讨,我只是我个人观点。
[头发中分一次]:请问冯部长: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这意味着什么?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这又意味着什么?对十二五有警示么?
【冯飞】:基尼系数,实际上是反映贫富差距的系数,也就是说高收入群体在整个财富当中的比例。这个数我记不清楚了,大概是3.5左右,网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这样一个水平的话,应该说偏高一些,而且基尼系数近些年的情况来看,还在呈现一个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的收入分配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刚才我已经谈到,在“十二五”当中对于收入分配是更加关注的,如何缩小低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差距,恐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也就是说高收入群体,我们要让他多纳税,税收甄管更加有效,更加严格,对于低收入家庭增加他的财产收入等等,使得他的收入提高,同时在社会保障方面使他的实际消费能力、支出能力也有所提高。
你讲的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指的是吃和穿的这样一些基本需求占你的支出当中的比重,也就是基本支出所占的支出的比重。这实际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从近些年情况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恩格尔系数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消费的能力、消费的水平在提高。就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而言,这几年大家看得最清楚,就是我们的消费结构,从吃和穿到用,到最近的住行的明显升级,这个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和方向都是比较明确的了。
[送钱机器]:部长,经济战略性调整包括哪几方面?
【冯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际上讲的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十七大政治报告当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也就是说,其一,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投资、出口和消费协同拉动的方向上来。其二,经济增长过于依靠一二产业转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向上来。其三,经济由依靠资源的高的投入转到利用人力资源和加强管理的方向上来。也就是说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方向是这样一个大的三个方面的方向。具体的而言,还有很多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比如刚刚谈到的扩大内需如何扩大,三四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第三是我们在工业结构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还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转变我们这种经济增长在资源能源方面投入过大的问题,如何推动节能减排,这都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政府难舍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调控就不会下力气 [送钱机器]:部长:说个敏感点问题,你认为阻碍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的关键是否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冯飞】:我想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当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带有关联性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阻碍改革的还是经济领域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刚才我谈到,影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当程度上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比如资源性产品的问题,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的问题,政府的审批制度的问题,环境监管的一些问题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是在经济领域当中的。我想,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这些方面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当然是一个促进作用,甚至是指导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最近,网友可能也注意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讨论的越来越多,而且中央有关领导也在很多场合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快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我想,这些都是好的现象。在“十二五”当中也力图有一些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这样一些领域的改革,包括刚才谈到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政策方面的改革,通过这些改革相当程度上是可以解决长期未破的结构调整这个难题。
[赚了指数丢了钱]:冯部,你好。请问:十二五期间,GDP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冯飞】:GDP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我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还是GDP,我们进行国别研究的时候恐怕还很难找到另外一个核心指标替代GDP,来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包括人均GDP也反映了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态,收入水平,现在看,还很难有其它的可替代的核心指标来解决。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发展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GDP上,就会出现泛GDP、唯GDP的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为了什么,如果说经济发展追求GDP不是以民生的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提高,全社会福祉的增加为前提的话,这样的GDP增长没有意义。如果我们发展GDP,GDP是增加了,但是我们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我们的生存条件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我们在一个肮脏的环境当中生活,这种GDP发展就没有意义。我想,我们在GDP这个指标的认识上,要全面地看,一方面我们还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但同时不能唯GDP,还是要更加关心民生问题,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环境问题,使这些问题和经济增长能够协调起来,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这几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展,这样的话,才是一个我们发展的真正的题中之意。
[送钱机器]:部长:经济结构调整怎样解决如台湾地区把制造变成创造?目前的教育体制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吗?
【冯飞】:这位网友提出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创新的问题。创新是需要创新要素的,需要创新环境的,我想人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创新的要素,因为很多知识是靠人类载体的,很多创新是人的头脑当中形成的,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尽管说我们国家一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实际上我们还是在高端创新人才上是比较缺乏的,我指的是高端的创新人才,比如创新的领军人物,某些学科的带头人物,能够在国际学术前沿上站在头里面的,能够使他的科技成果不仅仅停留在论文上,还是能把它转化为生产力的,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这样一些人我们确实太少了。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教育方面我们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我们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体现高分低能的问题,动手能力很差,创新能力不够等等,关键还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话,最重要的还是不能把人都培养成考试机器,唯分数论,这种危害很大。
第二,我们的学科设置,学校的设置,怎么样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衔接。
第三,我们现在还缺一块,你把一个创新的技术形成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是高端的技术工人。而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是有发展空间的。我们应该使这些技术工人得到社会的尊重,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我们才能形成比较大规模的,高速度的技术工人这样一支力量。
我想,创新问题人才是核心,是关键,也包括我们从海外引进人才,如何使他们发挥才智和才能。
[快马儿]:请问嘉宾:十二五房地产仍将是支柱产业吗?中央能说服地方政府放弃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吗?
【冯飞】:这个问题问的很在行,也就是说你做了很多的思考。实际我们对房地产的这样的认识,如果值得反思的话,就是我们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对待,尽管它事实上是第一大产业,房地产及其带动的这些产业占GDP的比例很高,其它行业还无法可比。房地产带动了建材、钢铁,甚至是家电、纺织等等这样一些产业发展,带动力确实很强。事实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的强调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的话,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了,就是房地产由于它的支柱产业地位难以割舍,调控就舍不得下力气,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其的依赖性非常强。我想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不仅仅是房地产在建设过程当中对其它的产业形成带动,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增长点,同时,通过卖地也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我想,地方政府关心的房地产恐怕在这几个方面,特别是土地财政。这个在新的形势下,还需要反思房地产是不是突出,甚至是强调它的支柱地位,尽管事实上是。但是我想,房地产这个产业的属性不仅仅是经济属性,还有一些社会属性的问题,仅仅强调它的经济属性是支柱地位的话,对社会属性就会受到忽视,因为它的社会属性是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的,这样一个社会性要把它突出起来,甚至是更加强调它的社会属性,淡化它的经济属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做客强国论坛照片民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问题需要政府反思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你认为诸多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拿什么来保证百姓“同步增收”?
【冯飞】:当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从低到高,必然有一个先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社会发展又涉及到很多发展和改革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民生领域当中,医疗、就业、教育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它还是和体制的改革,和事业的发展,这两者都有关系。比如医疗,医疗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低水平,全覆盖的医疗方式,政府全面买下的这样一种方式来比,我们确实当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生老病死都管,这样使我们的国企竞争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国门开放,别说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内同外资、同民营竞争当中,国企也没有竞争力。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分离这些国有企业的半社会的职能,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恐怕有一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就是这些民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的问题是需要反思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能由国有企业包下来,政府也不能包办,但是市场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出现过度市场化。所以,在这些民生领域,最重要的责任的承担方是政府,也就是市场是引入了一种竞争机制,而主要的承担方是政府。
我想,在这些领域改革当中,都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展开讨论,在很多操作层面上,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来展开的。我们民生领域的改革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难那,我们有13亿人,有大量的农村人,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实际这个领域的改革是很难照搬国际经验的,我们需要中国老百姓的智慧,怎么样一种好的体制解决我们的民生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目标已经明确,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从少到多,从比较低的保障水平到比较高一些的保障水平,这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因为社会保障问题,需要由政府的财政实力来支持社会领域的发展,我们目前人均GDP3000多美元,估计今年年底会超过4000美元,这样一个人均GDP下有怎样的保障水平,这两者之间是带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不是我们期望的很高,经济实力还是不够。所以,还得要一步一步的解决,方向也是明确的。
[小小教书匠]:请问冯部长,如何十二五规划强调五个“坚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
【冯飞】:这位网友你好,我看你学“十二五”规划还是很认真,能够提出“五个坚持”的问题。第一,坚持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第二,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里面讲五个坚持,明确了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核心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就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个战略性调整,除了我刚才讲到的一二三四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一二三四产业协同拉动,形成投资、消费和出口协同拉动的局面之外,最重要的“十二五”的亮点之一还是强调了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中国13亿人,我们的城市化水平现在还是偏低的,47%左右的城市化率。而且,我们还存在着一个城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落后工业化的问题,当然前些年我们落后的程度更高。也就是说我们的城镇化的推进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我想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强调了城镇化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中的突出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
第二,解决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经济结构当中,转变发展方式当中,我们的难点和核心的问题,就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包括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实际上,我们现在的一些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说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现在还出现了一些停滞不前等等一些问题。当然,第三个坚持当中强调的是民生的改善,民生的改善和扩大内需的战略是结合起来的,不改善民生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也提不起来,我们经济增长靠出口、靠投资拉动的局面也改不了,我想改善民生的问题非常关键,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目的也是为了改善民生。
再就是,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些资源环境的持续压力,同时,还有气候变化的新挑战。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比较大的压力,靠资源的高投入,靠环境的大量污染来实现经济增长。这个发展的路子我们已经走不下去了,最起码我们碰到了能源和资源的安全供应问题,还碰到了一些环境污染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
最后一个,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也好,调整经济结构也好,有很多的问题是出在体制和机制上。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也总结出了,也归纳出了,我们的体制方面改了经济增长就有强大的活力,发展方式才能够转变,才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向转变。
我想,一方面还是因为我们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经验也恰恰是体制和经济的改革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为它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天一流氓]:嘉宾,国发研究中心是怎么研究的,譬如说你们的工作方式,采用什么数据或资料来研究?是研所提供的吗?
【冯飞】:工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要明确研究课题,特别是围绕着经济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中长期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有些研究课题是中央直接交办。确立研究课题之后,就要开展研究,这些研究千万不能搞成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也包括问卷调查,也包括组织各个方面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当然还有很多时间要到地方上,要到企业去做实地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宏观数据当然很重要,我们有很多数据是来自于统计部门,来自于行业协会,也来自于政府的相关部门。但是,我想第一手的“活情况”更加关键,特别是有些先导性的,预见性的一些问题在“活情况”当中反映的更强烈,更突出,也就是说宏观统计数据还反映不出来的时候,在我们的企业层面已经反映出来了,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做实地调查。研究报告出来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向国务院和中央的有关部门提建议。我们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的,跟大学来比更加注重一些实践,注重政策,这是我们的特点。谢谢您对发展中心工作的关心。
【冯飞】:冯飞:各位网友,非常感谢你们提了一些非常高质量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会因为我今天下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交流就能够得到很完整的答案,这些问题确实很复杂,有些我们需要深入地探讨,今天只是给大家开一个头,只是跟大家谈一些宏观的问题。如果各位网友还有问题,或者说需要深入的探讨,我很欢迎各位网友向我提出问题,我们有机会再做交流。谢谢大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为强国论坛题词 嘉宾简介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管制经济学、技术创新等。曾参加国家部署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许多重大研究项目,参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政策设计。主持或承担的主要课题共200余项。
多次获得有关部委的奖励,包括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一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在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