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就中国目前一般民众的福利水平而言,“7万亿”实在有着太多该花的地方。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十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另一个新公布的数据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财政部称今年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0899.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超过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增速近一倍。
一面是CPI连创新高,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品的价格飞涨,民众荷包一天天缩水,苦不堪言;另一面则是政府财政的“钱袋子”依然在急剧膨胀,财政收入的丰裕,使政府丝毫没有缩紧腰带过苦日子之忧。两相比较,难怪许多人五味杂陈。
不过,财政的高增长,也未必是坏事。如果在财政高增长的同时,反而更加严控行政成本,把钱尽量用之于民,特别是在这个通胀的时代,想尽一切办法为民生减负,相信没有人会为这“7万亿”而感到不满。从这个角度看,与4.4%CPI同时公布的“7万亿”财政收入,未尝不是好消息,它至少说明,在通胀的同时,政府也掌握着控制通胀负面影响的充裕弹药。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7万亿”具体该如何为民生减负?答案无非是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完善对于民生的补贴政策,对于物价压力,不是迷信用行政手段去控制,而是多行疏导之策,化解物价压力。试举一例,菜价高居不下,一方面,政府能否像补贴粮食生产一样,建立起蔬菜直补的制度,对农民种植蔬菜进行补贴,鼓励农民种菜积极性;另一方面蔬菜流通环节成本高昂,能否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把部分费用降下来,如将城市社区菜场由营利性转变为公益性,菜场摊位实行低租金或者零租金,对蔬菜运销的油费开支实行补贴等等。
所谓减法,就是推出一系列的税费减免政策,还富于民,从而减轻高物价对于民众的重荷。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对于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呼声之高,有目共睹,而最近一次的个税起征点是在2005年,从2005年至今的几年间,物价历经了几轮上涨,但个税起征点依然岿然不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远远背离,如此不合理的现状理应改变。再如,全国一年几千亿的行政收费,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普通民众,都是个极大负担,虽然此前经过了多次削减,但总体上行政收费依然项目繁多,金额巨大。如今面对物价高涨,民生艰难,启动新一轮的行政收费削减计划,理应在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要政府体恤民生之艰困,慷慨让利与民,那它都是值得称道的好办法,就中国目前一般民众的福利水平而言,“7万亿”实在有着太多该花的地方。所以,“7万亿”的成绩单,绝不意味着行政部门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理由,它背后,理应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消息说,十二五规划将力促收入分配向民众倾斜,这无疑令人期待。
韩涵(媒体人)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