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殿就在这片茶园底下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
南唐二陵还有一些谜团需揭开 |
南唐二陵的陵区内,“沉睡”的不光是烈祖李昪、中主李璟,还有其他人!昨天,在南唐二陵发掘6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透露:通过两个多月的勘探,他们在陵区范围内又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坑长7米,宽5米,应该和李家宗室有一定关系。专家透露,60年后再探南唐的帝陵,他们发现了陵区的很多秘密。
入葬懿陵。而李煜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毒死,葬于洛阳邙山。蒋赞初说:“据说,清代时有人曾在墓地看见李煜与小周后合葬墓的文字。”
按照当时的长幼规制,大周后的陵墓应该在顺陵西偏北一点。蒋赞初说,由于当时南唐国力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大周后的懿陵应该比顺陵、钦陵都要小。而且被盗掘过。
巧合的是,记者在陵区内发现,顺陵的背后是一座山,山上有被勘探的痕迹。顺着规整的探沟爬上去,可以看见是一个黄色的坑。这个坑是干啥用的?暂时还不知。不过,王志高说,他们在陵区内勘探到了另外一个墓葬,墓坑长7米,宽5米。对南唐来说,这个墓算是大的。“我们还发现了砖和瓷片,有一个盗洞。这个盗洞1米多宽,是早期被盗的。”
这个新发现的墓会不会就是大周后?王志高摇头,“和顺陵这么近,应该和李璟有一定关系,是李氏宗族的一员。但是不是大周后,没有发掘,没有文字,不能确定。”王志高的新发现让人兴奋,南唐二陵的陵区内真的不是只有两个陵,应该是南唐的皇家陵园,除了皇帝外,或许还有皇亲国戚的陵。
对这个新发现的陵,蒋赞初说,这个陵不算是小型的。从60年前考古发掘的钦陵和顺陵来看,两位皇帝的陵墓是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简洁。有一种可能,短短的5年内,李煜先后有4个亲人离他而去,加上国力衰败,这让原本崇尚奢华的李煜,没有财力为妻子把丧事办得风风光光。甚至,他都没办法让大周后在阴间住得“豪华”。
也有可能是他夭折的儿子?或是李家什么重要皇亲、功臣?祖堂山是南唐陵区,特别是到晚期,外族入侵,君主控制力不强,葬入陵区的都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专家说,他们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进行局部试掘,只有考古发掘了,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现场
神秘十字探沟
新栽毛竹底下
原是供奉国主灵位的享殿
顺陵(李璟墓)西面,是一个大茶园。它东西长90米,南北长64米~74米之间,面积很大。茶园的地上,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十字探沟,向南北、东西方向延伸,看上去很长。探沟内,几排青砖整齐地排列着,有的青砖一直往上垒砌。看上去,像是古代的墙基。探沟内还有新鲜的黄色泥土,这让青砖看上去更为显眼。
这神秘的十字探沟是干啥用的?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说,根据省市文物局的安排,9月下旬,他们进入南唐二陵陵区,对这里进行再勘探。所谓勘探,不能大面积发掘,只能开点探沟来解剖解剖。“探沟处,其实就是李煜祭祀祖先的地方,这里原来应该是个规模巨大的享殿。”享殿是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王志高说,根据现场砖块以及相关文物碎片,可以断定,这个大茶园就是当年享殿所在。发现享殿的时候,他们在探沟内发现了多道砖墙,这些砖块和顺陵、钦陵(李昪墓)上的砖块一致,从垒砌手法来说,当年这个享殿气势恢宏,规格很高。
王志高的说法,得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蒋赞初的认同。当年蒋赞初参与了南唐二陵的考古发掘,蒋赞初回忆说,60年前,他们在顺陵西南方10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区域近4000平方米的享殿遗址,后来由于仓促撤出,就没有对享殿进行考古发掘,再后来,他就听说享殿遗址上种起了成片的茶树。
新栽毛竹底下
原是一条千年陵道
陵园内,工人们在分头忙碌,钦陵前出现了一片毛竹,泥土一看就是新铺的,毛竹也是新栽的。
“你们要是早来两天就好了,毛竹下面是一条千年陵道。”园区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王志高也告诉记者,他们确实在陵区内找到了一条南唐时期的陵道,这条道路最宽的地方有7.1米,全部用碎石夯实,构筑相当考究,陵道旁边还有排水沟。
王志高说,这不是通往陵区的“神道”,这条道路走向如何、有多长,由于不能考古发掘,仍然是谜。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唐的三位皇帝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南唐的帝陵都是仿造唐代帝陵构建的,唐代帝陵都是山陵,南唐的帝陵也是山陵。唐代帝陵前有神道,神道上布满了异兽,比如鸵鸟、长翅膀的马……估计,南唐皇帝帝陵前也有神道,也有让大家都感觉奇怪的石兽。”蒋赞初说。
这条千年陵道,让王志高信心满满,他说,接下来,他们会寻找通往陵墓的千年神道,还有那些让人神往的石兽,也许,这些怪异的石兽就埋在地下。
勘探到的另一墓
“沉睡”的可是大周后?
南唐历时39年,一共3个皇帝。从烈祖李昪,到中主李璟,再到后主李煜,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李煜的晚景凄凉,就连最最心爱的国后大周后,也没能和他死后共眠。
961年,一代大词人、南唐后主李煜成了北宋赵匡胤的臣子,去了帝号,称为“江南国主”。李璟客死南昌,李煜和赵匡胤申请,一定要让父亲葬回南京,并请求恢复父亲的帝号。李璟终于埋在了祖堂山,这是他父亲身前就选中的陵园。
3年后,大周后辞世。“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大周后卒,次年正月迁灵柩于园寝,陵号曰懿陵,谥昭惠。同年九月,钟太后卒,葬于顺陵”。这段记载说明,在李璟皇后钟氏下葬顺陵时,后主李煜为自己预留了墓地“懿陵”,并且已经修建完成,因大周后先于李煜离世,故先行
新发现
土陵墙保存完好
北侧发现古窑
南唐二陵面临重新规划
王志高说,他们通过勘探还发现了陵区周围保存相当完好的陵墙。和高大雄壮的明城墙不同的是,虽然是陵墙,但它们是用土堆起来夯实的。陵墙是方形的,复原后长宽都是895米。“其中85%以上的陵墙都是有迹可寻的。”专家透露说,其实,明代的时候,南唐二陵就陷入了萧条,甚至明代还有人专门去破坏陵墙,到了解放前,这些陵墙还隐约可见,但这些陵墙最终还是被毁坏了。
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说,原来南唐二陵规划的保护范围是87亩,但陵墙的发现,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面积实在太小了,必须重新对陵区范围进行重新规划。“多出来的面积,主要是顺陵西面的。”
北侧发现古窑
帝陵的建造就地取材?
王志高说,他们在陵区北侧发现了烧砖用的窑,窑内还有废弃的砖瓦堆积层。
“这些窑都很小,和明代的御窑相比,要小很多。从外观看,像小馒头,我们都叫它小馒头窑。”王志高说,它们就在陵区附近,很有可能是专供陵区建设用的。有可能,陵墓地下玄宫用的砖瓦,都是这些小馒头窑烧制的。这种小馒头窑在陵园的东侧也有发现。
揭秘
李昪死于结石?
李昪是南唐的开国皇帝,和很多皇帝一样,他也追求长生不老。于是李昪开始服用长生不老药丸,而这种药,其实不但不能让人长生不老,相反加速了死亡。李昪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导致他肚子里到处都是结石。“李昪是因为吃丹药导致早死的。他生于888年,死于943,享年55岁。”蒋赞初说。
而祖堂山这个陵区,也是李昪生前相中的。蒋赞初告诉记者,李昪是有考虑的,南唐时期,南京周边的山头都已经成了六朝时期的墓葬基地,只有牛首山、祖堂山一片还是空白。而牛首山面积不大,不足以做陵区,于是,李昪选择了祖堂山。
大周后陵墓或遭报复性盗掘
如果新发现的古墓是大周后的,那么里面会有什么?这个问题让专家们为难。
公元974年,北宋联合吴越国一起攻打南唐, 因李璟在位时杀了吴越国几千人,因此吴越国的士兵们报复性盗掘了南唐所有高级将领的墓,钦陵、顺陵、享殿都未能幸免。“或许大周后的懿陵也遭到过报复性的盗掘。” 那大周后陵墓内会不会有李璟赠送的琴呢?这也很难说。据史料记载,南唐4位皇后中,第三位皇后为大周后,原名周蔷,小名娥皇。她是后主李煜的第一位皇后。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箫琵琶。”一次,周氏弹琵琶为中主李璟祝寿,优美的曲调让李璟叹服不已,于是将自己珍爱的烧槽琵琶赠予周氏。在李煜次子夭折后,大周后悲伤过度一病不起,于乾德二年病卒,享年29岁。临终前,大周后请求李煜将中主李璟所赐的烧槽琵琶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