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民韩先生和女儿一起爬大珠山时,在山顶意外发现了20多处大大小小的石坑,形状就像和尚化缘用的圆钵一样,对地理学稍有研究的韩先生感觉这很像在冰河时期形成的冰臼。昨天,胶南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王科长认为,这些石坑可能是质地较软的岩石风化而成,也可能是冰臼,还有待做进一步考证。
山顶大小石坑有20多个
“今天早上我和女儿来爬大珠山,竟然在一处山顶上发现了很多石坑,我以前研究过地质,感觉那模样很像是在青岛地区非常罕见的冰臼。”昨天早上,胶南市民韩先生拨打早报记者电话反映。记者随后赶到韩先生所在的位置,发现这处山峰高近百米,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顺着山底绵延而上,给人的感觉是平时很少有人来。
记者看到,在山顶上,分散着20多个大小不一,有深有浅的圆坑,有的里面有泥土,生长着一些枯草。最大的一个直径大约50厘米,可以看到的坑深有50多厘米,坑底被一些石块、淤泥覆盖,韩先生的女儿随手用一根树枝往里插,又插进去30多厘米,还是没有试到底。整个石坑呈圆形,口沿稍微向里收,就像圆钵,边缘很圆润,没有人工凿成的痕迹。
传说是赤脚大仙洗脚用的
记者随后采访了山脚下的村民,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石坑,但大家都表示不知道这些石坑的来历。“这些石坑绝对不是人工凿成的,他们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那里了。”76岁的村民李老汉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那些石坑模样就跟现在一个样儿,那时村里就流传着一个传说,这些石坑是赤脚大仙和徒子徒孙们云游四方,发现大珠山景色秀美,于是就下来游览,游累了就坐在山顶挖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坑用来洗脚。
“当然啦,传说不会是真的,但这些坑也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那个最大的石坑平时基本都存着水,只有天非常干旱的时候,那里面才会干出来,今年秋初的时候,我到山上捡柴火,看到那里面还有水呢,后来天一干再干,那里面也就干出来了。”李老汉告诉记者,他们也很想知道那些坑到底是怎么来的。
坑的形成分两种情况
昨天,胶南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王科长在仔细查看后认为,这些坑所在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坑的形成大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那里的岩石质地较软,容易被风化,天长日久发生蚀变,就成了一些石坑;另一个原因就是以滴水穿石方式形成的冰臼,对此他们还将做进一步考证,以确定这些坑的真实身份。(赵玉勋 韩西谦 摄影报道)
名词解释:冰臼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在青岛地区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