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7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在1月7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指出,应当把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的重要目标指标,并争取列入国家和地区的“十二五”综合规划。
张茅称,“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科学制定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卫生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群众健康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科学设置规划目标和指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这个总目标下,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目标指标和若干领域的任务指标,应当把国际公认、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的重要目标指标,并争取列入国家和地区的“十二五”综合规划。
同时,在医疗保障、重大疾病控制和基本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卫生资源配置、社会卫生管理等卫生改革发展主要领域,提出一批可测量的规划任务指标,用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能够考核的指标体系引导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要围绕目标、远近结合,设置好项目和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和行动计划是落实“十二五”规划任务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卫生部用两年时间开展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在分析重大疾病、重点人群和健康危险因素等突出问题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了一批长短结合、目标明确、成本效果好的健康行动计划,以及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大疾病控制等薄弱环节的重大工程。
三是要重视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是促进卫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制订“十二五”规划,要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核心,推动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着眼长远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做好沟通和协调。卫生规划涉及千家万户利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规划编制过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时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规划的重大目标、主要措施和行动计划,主动与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沟通思路、争取条件、获得支持。要增强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重大思路和项目要组织专家论证,主要目标和指标要广泛听取系统内外各方面意见。要与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要根据需要结合“十二五”卫生规划制定好卫生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使各项规划整体协调、切实可行。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