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和常人无异,但手中只拎着一个袋子,有的人甚至空手向墓地里行进,没有亲人陪伴,专门往人少的墓园区域溜达……这是一群游走于墓碑间,专门偷拿扫墓人留下的供品倒卖的“偷供族”。昨天,北京迎来了首个清明扫墓高峰。记者在位于丰台区的一家大型墓园进行采访时发现,虽然有大批警察、保安、墓地工作人员分区值守,但仍然不能杜绝“偷供族”们偷拿供品的行为。
记者发现,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偷供族”们总是警惕心十足,处处小心,步步留意,只要有人注意,他们就不会轻易下手,而且因为有墓碑作掩护,即使被人们发现,只要不是被当场抓住,他们就会以扫墓为名进行推脱,这种特殊的隐蔽性,让他们成为游走于墓碑间的“独行客”。
■墓园内高度戒备 值守人员不间断巡视
昨天早上9点,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的一家大型陵园。陵园内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前来扫墓的车辆,人们手里捧着黄白相间的簇簇菊花,或三三两两,或互相搀扶,向亲人的墓碑行进。在墓园内,很多地方都挂出了“严禁偷拿供品”的大红条幅。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扫墓秩序和防止人们在墓前焚烧纸钱带来安全隐患,在墓园的各个区域都能够看到警察和保安的身影。为了防止有人偷拿供品,身穿天蓝色制服,右臂上戴着红箍的墓园工作人员还对各个区域进行了详细分工,他们不停地穿梭于自己的辖区内,防止有人偷拿供品。但记者在墓园中转了三个多小时后发现,在平静的秩序背后仍然存在漏网之鱼,“偷供族”们用更隐秘的方式操作着。
■工作人员指点 “偷供族”与记者擦身而过
“不许捡了,赶紧走吧。”上午10点,一名工作人员的喊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顺着他的喊话声,一名身穿红外套,背灰色不透明环保袋的中年妇女与记者擦肩而过。“这人是干吗的,您这么喊她?”面对记者的提问,工作人员一脸无奈,这个就是“捡”供品的,我看她脸熟,赶紧喊喊她,提醒一下。“你看,这个手里什么都没拿的瘦高的女的也是。”记者寻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个瘦高梳着小辫的妇女正在向墓地深处走去。“她手里什么都没拿,怎么会是‘捡’供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有特征,只身一人带个袋子,到处转悠,看到墓碑前完整的水果、点心、冥币,他们都会捡到袋子里,供品再次包装后转手就可以再次买卖。而空手是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墓园里随处都可以捡到人们丢弃的各种袋子,这样会更加隐蔽。
■“红外套”被盯梢 情急下别人墓碑认起亲人
本以为有了工作人员的提醒,偷拿供品的“红外套”可以收手,没想到,记者在墓园中溜达时又看到了她的身影。只见“红外套”先在一片棕红色大理石的墓碑区域里转悠,在最靠近松树的一排墓碑前久久徘徊,观察着墓碑前摆放的供品。突然她从兜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准备装供品,机警的她在下手前向记者的方向望了一眼,发现有人正盯着她,她向供品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可能是为了验证记者是不是专门盯着她,她转身又来到了松树后的一排黑色墓碑的区域,在里面转悠开了。看到记者始终盯着她不放,“红外套”竟然使出了“杀手锏”。只见她从墓碑区里捡了一瓶扫墓人丢弃的水,选了一块墓碑,用早已准备好的抹布开始用力擦起了墓碑,一边擦一边不时地向记者的方向看。
看到“红外套”已经发现,记者干脆走过去想一问究竟。“大姐,擦墓碑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记者刚一开口问好,“红外套”就像点着了的爆竹,劈里啪啦地对记者嚷了起来,“你问我干吗?这是我妈,我给我们家人擦墓碑,碍着你什么事了,我看见你盯我半天了。”“红外套”的大声叫嚷一下子就引起了不少扫墓人的注意,她甚至拦住记者,就为了记者的一句问候要找地方去说理。“大姐,给您母亲擦墓碑,这碑上怎么写着父×××,母亲的名字还空着呢。”看到自己露出了破绽,“红外套”仍然理直气壮不停地叫嚣,但当记者同意和她找工作人员说理时,她却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是希望用争吵让记者快点离开。记者离开10分钟再次返回这片区域后发现,摆在一个墓碑前的3个光鲜亮丽的大苹果不见了,只剩下空空的白色纸盘。
■年迈老者也偷供品 专盯碑前冥币纸钱
有了与“红外套”的交锋,记者对于“偷供族”的特征也有了初步的掌握。10点半,在墓园的主干道上,一位身穿黑衣、头戴鸭舌帽的年迈老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的手里只拿了一个红色的纸袋子。记者在跟踪了他一段路后,老人转进了路边的一片汉白玉色的墓碑区域,转悠了半天,老人掏出了一个蓝色的透明塑料袋,在最里排最后一个墓碑前弯下了腰,把墓碑前供奉的几沓冥币装进了袋子,然后再装进不透明的纸袋子中,走出了这片区域。整个过程老人都十分警惕,不停地四处观看,得手后转头就走。
■祭扫人刚走 “偷供族”就下手
除了在墓区内转悠,专门找人少的地方下手的“偷供族”,记者发现还有一种人下手很快,他等在祭扫人的周边,人一走他就开始下手。上午11点,墓区里的人渐渐稀少,在一个距离主道较远的墓园区里,一家子刚刚祭扫完毕,丰盛的供品满满地摆在了墓前。不料祭扫人刚一离开,一个小平头身穿灰色外套的男子就将手伸向了供品。
下午接近1点,墓园里的人已经很少,因为怕目标明显,“偷供族”们的活动也减少了。在采访的几个小时里,记者发现价格较贵的苹果最受这些“偷供族”的青睐,而且可以二次销售的冥币也很抢手。在采访中发现的每一个“偷供族”,记者都向工作人员进行了举报,希望他们能够注意这些人的特征。多数工作人员都表示,墓园区域太大,他们即使不停地巡视,也难免会让这些人钻空子,他们提醒祭扫者,为了避免供品被人“捡”走二次出售获利,祭扫者最好将供品带走或吃掉,鲜花要将花瓣弄散,撒在墓的周围。水果、点心带不走也最好将其掰碎或分隔开。至于冥币、纸钱最好不要携带,提倡文明祭扫。
而且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提醒祭扫者,不要购买墓园周围无照商贩的低价供品或鲜花,这些物品的来路会有问题。
■文并摄/本报暗访组
“偷供族”基本特征
1.穿着和常人无异
2.手里拎不透明的袋子
3.独身一人行动
4.爱去偏僻区域
5.每次不会多捡,及时送出,多次返回
6.为了做掩护,袋子里会事先准备水瓶或抹布,遇起疑者就地找墓碑擦拭
应对措施
1.供品及时带走或当场吃掉
2.鲜花要将花瓣拆撒在墓碑周围,枝条也要折断,防止有人捡回做拼接花
3.文明祭扫,不要携带冥币或纸钱
4.供品不愿带走,最好掰碎或分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