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明年起,北京将在7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报告后,主动公开公车具体数量。而对于公车型号等内容,可以按照信息公开的申请原则,向具体的职能部门申请。
公车数量
今后将于每年7月公布
昨日,北京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决算草案需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北京人大常委会于每年7月份左右审查批准市级财政决算。目前向社会公布的公务用车数是初步汇总数字,尚未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以后每年,北京公务用车数量将按照经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决算进行信息公开。北京市财政部门将在7月公布全市公车数量。
公车型号
可向职能部门申请公开
此前,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叶晓静申请北京公开公车数量以及具体型号。
对此,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解释称,财政部门根据决算报告统计数据,因此没有具体型号的内容。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公民可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就具体每个部门的公车型号,向该部门申请公开,就可以获得具体数据。
运行费用
将在“三公费用”中公布
市财政局表示,北京将根据财政部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推动北京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经费支出的公开工作。
对于公众关心的现有公车每年的运行费用,市财政局称,目前北京市正在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工作。一旦财政部要求“三公费用”公开时,将同步公开这些信息。
■ 追访
“尚未确定申请公开公车型号”
申请信息公开的叶晓静表示,旨在行使监督权利
昨日,推动北京公布公车信息的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叶晓静表示,自己尚未确定会进一步申请公开车辆的具体型号。
叶晓静表示,按照现有情况,要了解公车型号,需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向每个部门递交申请。她表示,此举一是可能被很多部门拒绝,同时也非常麻烦。此外,要了解北京公车是不是零增长,必须要对比很多部门的数据,这样要花费很多精力。
她说,递交申请的初衷是为能够行使监督权利,北京能公开公车总量已是一种进步,但能起到的监督作用还非常有限。下一步是否具体申请,她表示还没有确定。
■ 对话
“6.2万涵盖北京市所有公车”
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表示,“北京公车有70万辆肯定不准确”
两个原因致数据提前公开
新京报:决算数据产生的程序是怎样的?
孟景伟:财政部门根据各个部门报来的数据汇总后,一般要在3、4月份报财政部,并在当年7月左右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今年公布的这些数据,还没有经过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批准。
新京报:为何今年3月就提前公开了公车数据?
孟景伟:两个原因。一是北京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数量、使用等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有市民申请公开公车数量,为此北京在3月底公开。
以后年度,北京公务用车数量将按照经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决算进行信息公开。我们公开的形式,今年是在市财政局的官网上。
国企无公共财政买车支出
新京报:此次公开的6.2万辆公车,涵盖哪些范围?
孟景伟:包括了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的实有数量,包括小轿车、载客汽车等所有车辆。也就是说,这是北京市所有公车的数量,公检法等部门的车辆都在其中涵盖。
新京报:国企或者差额拨款单位,也会有公车吗?
孟景伟:不会。就国企而言,目前已经市场化了。财政拨付的资金,只会用于其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具体项目的补助等,不会有公车的补贴。国企的车辆,都是用自有资金买的。而国企领导用车的考核,应该属于岗位廉政方面的内容,跟公车无关。
同样,差额拨款单位也没有用公共财政资金买车的可能性,都是用自有资金买车。财政拨款一般是用于补贴人员经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新京报:有没有可能单位通过项目费用或者“小金库”买公车?
孟景伟:不可能通过项目费用买,因为每一笔都是要审核的,里面不可能有买车的内容。至于“小金库”更不会了,首先部门“小金库”是违规的,中央和北京都在查;其次,即便是有“小金库”的单位,一般也不会用它来买车。
公车数量与运行费用挂钩
新京报:这些数据是怎么统计来的?
孟景伟:根据北京2010年财政决算要求,初步统计汇总的,截至2010年12月底,北京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数量。数据是来自于各个部门的决算,经单位汇总填报统计而来。每个单位的资产基础信息里,都有公车数量这一项。
新京报:会不会有统计漏掉的呢?
孟景伟:不会。决算报告很清楚。同时,财政部门也是根据决算报告中的公车数量,给每个单位拨付车辆运行费用的。一个单位决算报告里有5辆车,这一年就只拨付5辆车的使用费。
新京报:有人觉得北京公车才6万多辆,有些少。
孟景伟:此前媒体上的一些报道我也看过,说北京公车有70万辆,我不知道这些数据来源于哪里,但肯定是不准确的。可以肯定地说,6万多辆才是真实数据,这可能跟公众的猜测有一定差距,但这是事实。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颜颖颛 刘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