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市中心城区非居住区停车场白天(7:00-21:00)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中新网4月7日电 北京市日前再出治堵措施,自4月1日起实施新的停车收费标准,中心城区停车费大幅上涨。价格杠杆撬动下,车主及收费管理方都感受到了春日中的寒意,而这剂走“市场路线”的治堵药方,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日均上涨99元 车主叫苦 根据新的规定,北京市三环内的停车费第一小时为10元,比原先的每小时2元上涨8元,此后每小时15元,比之前上涨13元,按8小时上班计算,每天的停车费将平均上涨99元。
一位在CBD上班的车主在网上抱怨说,每天从早到晚10小时。如果把车停在路边合法停车位内,每天停车费145元;每月上班22天,每月停车费就要3190元。
“现在不敢算用车成本,基本到单位都停到附近不收费的小区里。”一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上班的车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位楼下的停车位没涨价前一小时5元,涨价以后一天可能就要100多元,真停不起。假如完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平均一天需要停车费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那一年下来就是36000元,差不多可以买一辆小车了。”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年平均工资约为48000多元,如果一位车主年收入仅达平均水平,那一年的停车费将超过其总收入的七成。这么一大笔开支,无疑将使部分车主难以承受。
“潜规则”受制 收费员收入或不增反降 停车费上涨,不少人认为停车场和收费员将受益,但事实或许恰好相反。
一位停车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并不希望涨价,因为涨价后,车停得少,收入反而会减少。而对于收费员来说,除了份子钱提高却又无车收费的窘境外,他们还将面临更严重的“收费难”问题。以往个别车主对停车收费存有偏见,往往是能躲就躲,与收费员当街争吵甚至打架者屡见不鲜。现在停车费大幅上调,可能会加剧这种冲突。
一位停车收费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每小时2元钱的时候,就有很多司机用各种理由拒绝交费,“现在价格更高了,恐怕这种情况会更多。”北京几家大型停车管理公司也透露,实行新标准后出现了停车收费难的情况,尤其在一些居民区附近的路侧停车位,很难收上钱。
而过去在司机和收费员的默契下达成的某些“潜规则”,已被新规列入打击对象。北京市物价检查所4月2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县从严从快处理“私自打折”、降价收取停车费的价格违法行为。新规还对停车场经营者建立了退出机制,被监管部门查出10天内同路段连续2次擅自打折或涨价的停车场将被吊销经营资质。
治堵药方效果明显 相较于限行、限购等手段,通过停车费这一价格杠杆来撬动拥堵顽石,效果无疑更加立竿见影。去年4月,北京市上调CBD、中关村等13个重点区域非居住区停车场收费标准。据北京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调整后的这些区域,总体停车数量在工作日和周末分别降低13%、17%,停车时间分别降低21%、18%。其示范作用给相关部门在今年推停车收费新规增加了底气。
而从目前来看,全面上调中心城区停车费,确实使重点区域停车数量减少不少。在新规生效的第一天,北京市几家大型停车管理公司派人对城六区内所属停车场进行评估。据一位负责人介绍,一些重点区域及办公区域的停车数量明显减少,长时间停车的车辆也减少许多,一些居民区有近80%的车辆没有出门。
尽管新规在减少用车频率上立竿见影,但由于公交车和地铁太过拥挤,加之有些区域乘坐地铁或公交车并不方便,所以仍有部分车主“打落牙齿和血吞”,一边抱怨,一边开车上班。这部分车主或许会使新规效果打上折扣。
一位家住天通苑的女车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虽然要承受更大的用车成本,但她不打算放弃开车。这位女车主在南城上班,开车上班要40多分钟。此前她也试过改乘公交上班,“大概要花近两个小时。”她说,而坐地铁又太挤了,“早高峰时就和沙丁鱼罐头一样,太难受。”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对提高停车费提高持肯定态度,但认为不能太过“迷信”价格杠杆,停车费只能作为治堵综合措施的一部分,必须与增强公共交通运力、完善交通规划等相配套。
据了解,为配合停车费新规的实施,北京已先后开通一批“袖珍公交线”和社区公交线,解决部分居民从小区到地铁站的出行难问题。地铁公司也将通过缩短行车间隔,增加运力等措施,缓解高峰时期地铁客流的拥挤状况。(李建宗)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