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岂可附庸流氓
文/阿源
武钢的徐武疑似“被精神病”,网上炒得热火朝天。作为其中的一碟“荤菜”,则是一位女记者,与“徐武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充满性暗示和性挑逗的所谓采访电话录音在网上播出。
作为同行,按理应为同行讳。但这位同行的作为,已经越了底线,故不得不斗胆说两句。引诱式采访,已经犯了采访的戒律。而疑似“色诱”、性暗示,就更加甚而下焉了。这种采访,确实不足法。
而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新岗位,一种新的公众形象,一言一行,动见观瞻。面对媒体采访,无论是男是女,是公开还是私下,其言行理应更加有所收敛,知所趋避。但从发布的录音而论,这位新闻发言人离其岗位要求,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推而论之,在场面上的人面对媒体,面对公众,面对员工,该如何讲话,该讲什么话,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在这个强调沟通、呼唤沟通、渴望沟通的时代,确须慎思谨行。
孰谓不然,请看有的人,满嘴污言秽语,说话不离脐下三寸,流氓腔十足,反倒有不少人喝彩。有的人,语言蛮横,杀气腾腾,匪气冲天,也有不少人叫好。尤其是在有的网络论坛上,“炫富”和“仇富”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对立阵营,互相之间搦战、攻讦,甚至是谩骂,那种口无遮拦,有时真到了人头兽鸣的地步。相反,如果有人说话文绉绉的,来点子曰诗云,引经据典,往往被讥为卖弄,附庸风雅。附庸流氓有市场,附庸风雅反倒似乎成了一种丑态,斯文之扫地,何至于斯?
如众所知,我们今天的舆论场有两个,一个是口头舆论场,一个是社会舆论场。亲友、同僚、同仁、同好之间,私底下聊天(包括网络和手机聊天)、发短信,讲点灰色的甚至是黄色的段子,属于口头舆论场的范畴,因不涉及公众传播,无碍、无害世道人心,是难以也用不着去禁止的。但是,在公众场合,在社会舆论场,用语文明,语言得体,不来流氓腔,不说匪话、黑话,这是文明社会起码的语言规范。拿这一要求来管住自己的嘴,让嘴上有个把门的,应是每一位当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在这一方面,官员尤其需要带头作出表率。
有话好好说。想沟通,先得好好说话,这是起手功夫,也是起码的态度。温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欲令一个社会人人都成为君子,这不可能。一个社会,也不可能人人附庸风雅。而如果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附庸流氓,这个社会肯定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