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滴答作响,43岁的魏永太在死寂的沉默中撑过了14天。这个中年男人眼里虽已流不出泪水,但倾斜向下的面部线条依然勾勒出他的愁苦,这是比哭还痛的悲戚。他1岁零1个月的小儿子魏子涵,因天生长着一颗世界上最复杂的心脏,随时面临死亡威胁。魏永太不敢把病情告诉13岁的大儿子,自己都无法承受之重,他不愿让孩子再承担,于是他撒了谎。他说“弟弟没事”,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东方今报记者 张英
见习记者 李昌/文
记者 刘栋杰/图
“黑色素瘤”背后
2010年4月20日,一声嘹亮的啼哭,魏子涵来到这个世界。
他一出生,就伴随着纠结——时值中年的魏永太压力大于欣喜,因为家里已有一个儿子,他本想要一个女儿。在农耕文明的账簿里,养儿子的成本要高得多,而且他渴求的是“儿女双全”。但新生婴儿毕竟给家庭带来了喜庆。魏永太从老家周口扶沟来到郑州,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为一家的幸福奔波。
魏子涵出生时,右脸靠耳垂部位有块小黑斑,当时家人没在意,以为是颗痣。考虑到将来长大影响美观,决定趁孩子还小,到医院把痣“点”了。检查结果让家人吃了一惊,这种病因去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为公众所熟悉——黑色素瘤。医生建议尽快祛除,不然将来可能会恶化。
这个“大手术”魏永太考虑在县级医院做不放心,就带孩子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做,手术前要做一个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让魏永太整个崩溃。
世界上最复杂的心脏
也许天堂还缺一名天使,上帝把小子涵列上了名单。在这之前,魏永太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有一颗不同于常人的心脏。
郑大一附院的彩超报告上写着:心内连接顺序,左房—三尖瓣—解剖右室—主动脉;右房—二尖瓣—解剖左室—肺动脉。而正常心脏的连接顺序应该为:左房—二尖瓣—解剖左室—主动脉;右房—三尖瓣—解剖右室—肺动脉。
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博导、教授赵文增是我省心血管外科权威专家,从医28年,曾做过无数例先心手术,但这样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是让他感到惊讶。
赵文增这样解释,人的右心室室壁薄,心肌力量弱,主管肺循环,正常承受压力仅为20毫米汞柱;左心室主管体循环,供应全身血液和氧气,正常承受压力120毫米汞柱。小子涵的情况是,“脆弱”的右心室,现在干了“坚强”的左心室该干的事儿。赵文增打了个比方:一头小牛拉了辆大车,而且这头小牛还有残疾。
矫正型大动脉转移、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这是小子涵的诊断结论。赵文增说,这4项单列的病症都见过,但4项发生在同一个心脏上,没见过。这样一颗心脏,不仅省内、国内,甚至是世界上都相当罕见。
父亲的天空在燃烧
“不相信!”这是5月11日魏永太拿到诊断结论的第一反应。12日,他带着孩子来到省人民医院。再次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还不相信!魏永太到网上查询,得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内治疗先心病的权威,5月15日,他开着出租车连夜从郑州赶往北京。在彩超室,魏永太紧紧握住小子涵的手在颤抖:“我们一家都是好人,从没做过亏心事,子涵不会有事的,老天爷,让子涵快点好起来吧。”
但是现实的残酷,很快击破了希望的肥皂泡。偶然的机会,魏永太听到“权威”与其他病人的对话,那是医生常用来安慰患者的病症对比,只不过这次对比的“负面典型”正是小子涵。
“权威”无意间的实话,让魏永太眼前发黑,小子涵很可能熬不过3岁。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院的,不知道怎么开车走上了回家的路。途中,他终于忍耐不住,握着方向盘放声大哭,他觉得整个天空都在燃烧。
儿童节前“真实的谎言”
从北京到郑州,再到周口扶沟县老家,魏永太心里就像灌了铅般沉重。
他的心里其实还有另外一桩心事:补给大儿子魏力(化名)一个快乐的儿童节。这是给小子涵看病前,他的一个心愿。但当父爱遭遇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颗心脏,所有幸福的憧憬而今都如浮云飘过。
用世俗的眼光评判,人到中年的魏永太算不上一个成功的男人。
他18岁参加工作,在一个效益欠佳的粮管所,1993年离职外出打工,干过体力活,做过小生意,直到现在开上出租车,但人生总不见起色。
1998年,大儿子魏力出生时,他正在广州打工,没有亲眼看着孩子来到人世间。
在魏永太眼里,大儿子听话懂事,学习努力,成绩也好,不过孩子内向敏感,很少与他交流,做事显得阴柔有余,阳刚不足。魏永太一直自责,虽然自己努力赚钱养家,但常年在外打工,对儿子关心不够,孩子的性格缺陷跟父亲的教育缺失有关。
他想补偿,满心打算给小子涵做完“黑色素瘤”手术后,“六一”回老家陪着两个儿子一起过,开开心心地过。不料,原本以为的小手术,却膨胀成整个家庭的大灾难,面对大儿子,小子涵真实的病情他不敢说。
弟弟的病看不好咋办?
魏力是个聪明的孩子,父亲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母亲常常背着他偷偷哭泣,大人们的反常让他感到不安。“爸爸,弟弟的病要是看不好该咋办?”魏力突然发问。
魏永太显然没有准备,巨大的精神打击早已让他心力交瘁。不过,在孩子面前,他还得撑着,他知道大儿子心思重,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哪有看不好的病,你弟弟没啥事。”这样的安慰,魏永太自己都觉得苍白。
他知道,小哥俩感情特好。小子涵刚出生时,又哭又闹,魏力挺烦他,不过,过了几个月,小家伙长得胖墩墩肉乎乎的,魏力可喜欢这个小弟弟,放了学一路飞奔冲回家就抱弟弟,擦屎换尿布不嫌脏不嫌累。
小子涵特别好动,有一次把魏力书桌上的东西全部扫到地上,魏力真生气了。妈妈怕魏力打弟弟屁股,就把弟弟暂时送到亲戚家。魏力一天没见到弟弟,就问妈妈。妈妈说:“你弟弟太淘气,咱不要他了,送给别人养了。”魏力一听不干了,拉着妈妈非要出去找弟弟。
卖房子也要救孩子
黄河南街都市村庄二楼的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是魏永太在郑州临时的“家”。昨天,坐在床上的小子涵,除了脸上那块黑斑外,跟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好动、淘气,嘴里亲热地叫着“爸爸妈妈”。
先心病所有的症状,在小子涵身上没有明显体现,可魏永太知道,发病也许就在瞬间,等病症出来后,一切都晚了。他想救救孩子,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拿我的命换孩子的命我都毫不犹豫,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还不想尽办法救他,以后一辈子想起来我都会愧疚”。
魏永太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他没有什么积蓄,妻子在家照看孩子,他的收入就是家庭的全部生活来源,他开出租车夜班,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每个月有近3000元收入。
但他知道,这些对于高昂的手术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老家那处老宅子,魏永太已经做好准备,就是卖掉房子,也要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