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的母亲(左边是王家,右边是张家)各自拿着自家小孩的照片。 |
距今近20年前,在相差约一年的时间里,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的王家和张家先后经历了孩子被拐的悲痛。两名4岁时走失的男孩,让两家人苦寻至今。
上月,有在广州沥滘务工的同乡捎回信息:18年前,一名来自白沙镇的三四岁男孩曾被带到当地,一度无家可归。为此,两位母亲一起来到广州,追寻二分之一的机会。
同乡:18年前广州出现疑似男孩
上月,在广州打工的老乡为两位妈妈带去了一条线索:1993年初,海珠区沥滘大沙村一位村民收养了一个男孩,后来,收养家庭无法为孩子上户口,还影响了自家在乡里的分红,于是在1996年前把孩子送去了福利院,从此音信全无。老乡言之凿凿:男孩当年大约四五岁,明确来自重庆江津的白沙镇。虽然孩子只有一个,但两位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燃起希望:也许就是我的孩子。
老乡说,孩子最早的时候被沥滘附近某皮箱厂一个电工接手,落入陌生人家的小孩终日哭闹不宁,电工束手无策,只能把男孩扔在工厂门口任人收养。经过一位老太太的介绍,小男孩被送往上述的大沙村人家。老乡全部的信息来源,就是一个曾在那位老太太家租住的朋友,老乡本人对收养人家一无所知,只听说那家人没有儿子。
两家寻亲路:城中村难觅知情人
尽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二分之一的希望,两位重庆妈妈不愿放弃,她们在5天前结伴南下广州寻子。罗章玉说,她们去了大沙村村委,可是村委都换过好几届了,现在的人根本不知情,两位母亲到附近派出所报了案。她们前前后后跑了大沙村和沥滘三四遍,由于语言不通且事隔多年,奔波了4天仍一无所获。心灰意冷的两位妈妈昨天已经收拾好包袱,准备打道回府。
昨天,记者在大沙村见到了两位妈妈,并和她们一道寻亲。罗章玉听村民说,孩子1993年到达大沙村,这里仍是一片农田。然而,大沙村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很难再找回当年那户收养男孩的人家。
大沙村没有收获,两位妈妈折返沥滘,寻找那位知情的老太太。罗章玉听老乡说,老太太原先住在沥滘一条小河涌旁,搬走很多年了。根据老乡的信息,两位妈妈在沥滘副四约北街,找到了当年老太太的住址。在附近生活几十年的一个老街坊说,十几年前河涌被封盖成街道,涌边有几户人家搬走,“但不记得有你们所说的老太太”。
母亲愿望:看到他快乐幸福便足够
寻子近20年,手中仅存的几张照片已经渐渐褪色,就算孩子最终找回,恐怕也是相见不相识。“我只要看一眼,知道他过得快乐幸福就好了,就把他当作是嫁出去的女儿,我现在有一个小儿子也很知足。”王玉龙的母亲张培群豁达地说。“如果他在别人家生活,我也不想把眼泪留在别人家里。”
只有一个女儿的罗章玉说:“我妈妈和老公都因此而抱憾离世,我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他,问问他生活得好吗?身体怎样,那就满足了。不会强求他跟我回重庆,毕竟20多年没有感情联络,由他自己选择吧。逢年过节打个电话回家就够了。”
张家寻亲启事
张绿,男,1988年7月15日出生,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安宁街10号之一,于1992年12月29日下午,在白沙镇幼儿园上学时被偷走,寻找近19年仍无下落。
张家故事
丈夫遗愿保存寻子资料
64岁的罗章玉表示,当年41岁才生下独子张绿,让自认老来得子的夫妻俩欢喜异常。1992年12月29日下午,张绿被人贩子从白沙镇幼儿园偷走,为了寻找孩子,他们全家没有过春节,不是四出打听,就是整天坐着忧愁。
罗章玉的丈夫曾跑遍各地,4年前他抱憾而死,留下一本私人笔记。罗章玉含泪说:“我第一次翻开,看见扉页写着‘这个资料要永远保存,方便以后查阅,将来一定有结果,一定有结果,一定有好结果’。”
王家寻亲启事
王玉龙,男,1987年10月26日出生,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红豆树农场,于1991年12月13日中午,从江津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放学回家途中失踪,寻找近20年仍无下落。
王家故事
寻亲路上寻回邻家儿子
母亲张培群表示,4岁半的儿子王玉龙从江津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放学回家途中失踪后,他和丈夫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的脚步。夫妻俩嘱托外出务工的同乡,一有消息就赶紧告知,他们便会第一时间前往。10多年前,有消息说在河南破获了拐卖团伙,有重庆白沙镇的小孩被救出,无人认领。闻言的张培群夫妇连夜上路,结果发现寻到的小孩竟是同村邻居家丢失的儿子,是喜是悲难以向外人道。一张一家三口同游上海的彩色照片,既是夫妻俩寻子的线索,也是多年陪伴他们走上寻亲路的精神鼓励。
“他的弟弟总盼着见哥哥一面。”王玉龙丢失后,夫妇俩生下第二胎。
文/记者 何道岚 实习生 李天研
图/记者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