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永春县下洋镇上姚村的鑫泰选矿厂是一家从事铅锌选矿的企业。孙虹 摄
尾矿库两旁被矿渣掩埋的树木很多都枯死。孙虹 摄
中新网永春10月12日电(记者 孙虹 曾福志)位于福建泉州西北部的永春县,系泉州“母亲河”晋江上游东西溪发源地之一。连日来,当地下洋镇上姚村的村民四处奔走呼号,称一家铅锌选矿企业大量排放的尾矿废渣,致使该村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更有废渣水经横洋溪支流汇入晋江。
尾矿绵延千米 青山绿水不再 在通往上姚村的必经之道一旁,大量的原矿堆积如山,村民姚先生指着不远处的厂房说:“原矿从厂房高处破碎,经加水和化学药品进行选矿作业后,废渣则通过PVC管排向位于下游的尾矿坝。”
在距离厂区约1000多米的山谷中,一道几十米的大坝拦截住矿渣。大量的废矿渣几乎堆满了尾矿坝内的河道,靠近大坝的矿渣已经风干成为粉末。
顺着尾矿库山旁的小路往厂区走去,阵阵呛鼻的化学药品味道扑面而来,两旁的树木受矿渣掩埋并枯死,枯枝烂叶散布在泥浆一般的废矿渣上。远远望去,整个尾矿坝犹如一片“沼泽”。
姚先生说,选矿过程中处理过的水经过坝底的几条PVC管直接排入流经上姚村的横洋溪,如果遇到下大雨,废渣甚至也会直接排入横洋溪,汇入晋江支流,从而对晋江造成污染。
“没有这个厂之前,山谷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两旁树木茂盛。”77岁的姚阿伯回忆时感慨不已,以前下水抓鱼虾、上山捡红菇的日子已经再也回不来了。
更让村民们忧心的是,2009年,该厂在距离旧厂区不远的地方建起了新厂房。村民们说,旧选矿厂初始设计产能为日处理矿石100吨,之后扩大规模将产能提高至每天处理800吨,由此产生的废矿渣高达700多吨。而正在建设中的新厂区建设产能据说高达2200吨,如果投入生产,后果不堪设想。
村民怨声载道 厂方大呼“冤枉” 据了解,这家鑫泰选矿厂建于1999年,2001年投产,法人代表为当地村民姚进仕。2004年,他将该厂转包给湖南老板杨志,成立泉州磊鑫矿业有限公司。杨志引进新的生产线,从而提高了该厂的产能,而废矿渣排入山谷中的河道,日积月累,形成了尾矿库。直到2005年,磊鑫矿业才筑坝阻止废矿渣外流。
住在距离厂房约800米远的该村16组村民告诉中新社记者,2005年修建尾矿坝前,当地村民并不知情。一直到坝开始建造以后,村民与厂方交涉,双方才签订赔偿协议。2010年12月,尾矿库被填满,大坝增加了3、4米高的土坝。期间,14组两位村民又与厂方签订协议,并获得赔偿。然而,其他村民没有获得任何赔偿,为此,村民们多次与厂方交涉,均无果而终。
经多方联系,记者11日见到了姚进仕。对于村民们反映的问题,他大呼冤枉,“尾矿坝的建设是经过专业设计部门设计,大坝加宽且两旁筑有排水设备,坝内的水循环利用,排出的水经检测也都符合国家标准,并没有造成污染。尾矿坝设计标准可以说远高于同业的水平。”
姚进仕承认,办厂之初自己也没有什么意识,所办的证件并不齐全。针对目前村民们所反映的问题,厂方表示,正在积极处理中,新厂和尾矿坝的相关手续正在立项报批。“尾矿库内的废矿渣我们正在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如再次利用做成砖和水泥,或者压成干堆运送到别的地方,尽量做到不影响当地生态。”
环保介入调查 林业称已立案 永春县环保局局长李锦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已多次前往上姚村调查,并取水样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厂的水处理达标,并未超出国家标准,尾矿坝也还没有超过设计高度的30米。
对于磊鑫矿业违规生产和扩建厂区的情况,李锦辉证实,该厂确实存在超规模生产。“原本应该是日处理矿石100吨,由于厂方增加生产线,日处理量达到200吨,但并非群众所反映的"800吨"。我们已经限制其日处理矿石不得超过100吨。而新建的厂房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我们也已立案调查,并勒令停建。”
该县林业局负责人称,“经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并未在尾矿库内发现珍稀植物,库内多为阔叶树。按照地形图勾绘计算,该处被毁坏的树林面积大约60几亩。”该负责人解释说,由于该选矿厂办得比较早,以前办理证件没那么严格,企业主意识较薄弱,并没有办什么手续。
鉴于该厂“没有经过林业局的审批,违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是事实”,当地森林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事件已引起多方关注。福建省、泉州市及当地环保和林业部门多次派人前往调查。
(责任编辑:UN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