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巡航在阿里

2011年11月21日16:47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樊永强

  飞上6300米极限

  某新型直升机列装部队前,专家试飞论证后给出建议:飞行高度控制在4000米以下。

  2005年,这款直升机列装部队。成存国心想,如果飞行高度只限4000米,那么多数时候这一型号的飞机根本就动不了。因为新疆军区某陆航旅所重点保障的西北边防,大多数地域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的重要地段和点位也比比皆是。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原因,世界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地区基本都在中国境内。在全世界主要作为中低空飞行器的直升机,到了中国西北高原地带,只要一起飞,就已经在高空了。

  在全世界陆军航空兵都要共同面对的恶劣天候和复杂地形之外,中国陆航部队,尤其是西北陆航部队还要面对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考验---高原寒区。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常年高寒、缺氧、低气压,对于任何飞行器都是挑战。成存国告诉本刊记者,飞机也有“高原反应”,最明显的就是载重量严重下降。一架民航飞机从平原飞上高原能坐100人,而从高原起飞可能就只能坐80人。

  直升机一般都不是全封闭结构,缺少增氧增压和空调设施,当飞上4000米以上高空时,人在机舱内外的感受基本一致。飞行员由于低压缺氧,会感到胸闷头疼,反应迟钝,如果技术不过硬,遇到突发情况就可能处理不好。

  为使新机型在西北高原寒区形成作战能力,成存国带队驾驶新型直升机首飞喀喇昆仑山区。喀喇昆仑山被认为是旋翼式飞行器的“禁区”,也是世界上最危险、最难飞的地区之一。

  现年43岁的成存国,身板挺拔结实,在全军陆航界,他有名的“胆大”。别人不敢闯的禁区,他敢闯;别人不敢飞的战术动作,他敢飞。成存国说,首飞“禁区”尽管危险重重,但心里“有谱”。

  从4000米到4500米,从5000米到5500米,直升机呼啸着向6000米逼近。

  6000米高度空气稀薄,飞行员因为低压缺氧会出现晕厥和耳膜穿孔等症状,而飞机容易发生喘振和空中停车等险情。

  成存国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紧握抖动的操纵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向上飞,一直飞到不能飞的高度为止。

  直升机颤抖着向上攀升,终于爬到了6300米。这是直升机的极限,也是人体的极限。

  在这次极限试飞中,他们摸索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直升机的高空性能、飞行特点、操作方法、极限载重量等技术参数600多个,创造了新型直升机在5000米以上高度安全起降等解放军陆航史上的4项纪录。

  武装直升机在4000米以上高原寒区实现常态化训练、执勤和飞行保障等世界性难题,被中国军人成功破解。

  “骑”着山梁飞行,查看每一个界桩、界碑

  大西北有6700多公里边防线,大多位于高原寒区和无人区。

  “以前边防官兵主要靠徒步、骑马巡逻,最好的是乘巡逻车。”新疆军区某陆航旅政委邓燕飞告诉本刊记者,很多地方由于地处沙漠戈壁和雪山峡谷,车辆、马匹都无法到达,只能靠人徒步偶尔巡查一次,代价很大。

  1995年,某陆航旅出动两架直升机,对北疆边境首次空中巡逻。从此,西北边防执勤进入了立体化、陆空协同的新时期。

  起初只是巡查几个重点地段,2003年以后,陆航旅相继开辟出12条高原巡逻新航线,实现了单机巡逻变为多机编队全地域巡逻,“就像犁地一样,每年都要巡几遍”。

  空中巡逻,正常情况下,直升机高度离地面300米以上。有时为了看清一个对外沟口、山坎的走向,搞清楚每一个界桩、界碑有没有损坏,飞行员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在只有几十米的高度,“骑”着山梁飞行。

  “地面的牛羊、植被甚至雪地上的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特级飞行员陈殿起告诉《望东方周刊》,他们在重要地段巡逻时,常常“把飞行时间计算到秒、航线精确到米”,做到既不越界,又有力维护国家领土和边防安全。

  如今,不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驻兵点---神仙湾边防连,还是全军距离北京最远的什布奇边防连,在大西北的任何一个边防哨卡,陆航旅的直升机都可以完成起降,实现了对边防一线的全方位、全天候空中管控。

  除执勤巡逻外,在情况危急时抢救生命垂危的战友,在大雪封山后为“孤岛”哨卡运送给养,也是陆航官兵的重要使命。直升机带去的“礼物”,有蔬菜、米面,报刊、书信,甚至还有前往慰问的演员和哨卡官兵的亲属⋯⋯

  有一年,陈殿起驾机给已封山4个多月的红山嘴边防连送年货。战士们提着马灯、冒着风雪,花了整整一夜,在厚达一米的雪地上踩出了一块停机坪。

  飞抵连队上空,陈殿起俯首望去,茫茫雪野中,战士们用煤块摆出了“欢迎您,空中骄子”的字样。

  20年间,陆航旅先后40多次飞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30多次进入“空中禁区”喀喇昆仑山,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高原安全飞行4000多次,成为稳定西北边疆的“空中轻骑兵”。

  每个飞行员的抽屉里都有遗言

  当今世界军事强国,无一不把机动速度快、起降要求低、运用范围广的军用直升机作为应对突发性灾难的骨干力量。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解放军出动的直升机群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初,60年不遇的寒潮降雪侵袭北疆,交通中断,群众被困,生产受损。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夜以继日,紧急施救。在他们的出勤日志上,一条条纵横冰雪北疆的“希望航线”在不断延伸---

  1月23日飞赴阿拉哈克乡,空投3.5吨救援物资和13名搜救队员;1月27日飞临阿勒泰克木齐乡,紧急转移7名哈萨克族危重病人;1月28日转战新源灾区,成功救出10名被困人员;2月25日再赴伊犁河谷,营救因雪崩被困的400多名各族群众⋯⋯

  从北疆抗雪到南疆抗洪,从玉树抗震到舟曲抢险,从飞临昆仑山搜救俄罗斯探险者到远赴巴基斯坦参与洪灾救援⋯⋯陆航旅官兵先后参加国内外抢险救灾160余起,救出遇险群众3000多人和200多名海外友人。

  2007年秋,6名俄罗斯探险者在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时遇险失踪。接到命令后,陆航旅副旅长李勇俊带领3架直升机,在宽度不足一公里、落差达3000米的狭窄河谷中,驾机飞行了1.2万多公里,在云雾和沙暴中救出被困了3周多的2名幸存者。李勇俊也因此被俄罗斯紧急事务部授予“人道主义救援勋章”。

  对于陆航官兵来说,每一次紧急升空都意味着生死考验。几乎在每一名飞行员的抽屉深处,都留有写给亲人的遗言。几乎所有飞行员都有一落地就给家里报平安的习惯。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军中骄子”,飞行员的各项生活待遇应是部队官兵中最好的,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特权”就是一日三餐吃“空勤灶”。

  本刊记者近距离观察,“空勤灶”的确有,但由于任务繁重,飞行员们常常享受不到,外出执行应急任务,一个干馕、一根黄瓜、一瓶矿泉水就对付了事。

  20年来,完成军事演习、科学实验、反恐维稳、巡逻执勤、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300余项,新疆军区的这支陆航旅在全军陆航部队中出勤率最高。仅2010年,陆航旅就同时在6个方向执行多样化任务,累计飞行3800多小时。

  “在战场上,直升机带来了新的战斗力。在更广阔的国土上,它带来的是幸福、安宁和希望。”成存国说。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