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话题一直都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孙建方3月2日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部分三甲医院药品收入占到了总收入40—50%,公立医院每筹得1元钱用于基建或者购置设备,必须有10元的业务收入,也就是说患者必须支付10元钱费用。这样一来,看病能不贵么。
现状一: 一些三甲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一半
“造成这种局面,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太少。”孙建方告诉记者,虽说医院是公益单位,但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到医院支出的10%,90%的钱都需要医院自己去赚,药品自然占了医院收入的大头。“我在参加政协委员的相关调研中发现,有的医院,财政投入的钱,仅能维持医院离退休人员8个月的工资,这还算好的。有些医院的人员工资、基础建设和学科发展都要靠在职人员的业务收入来积累。”
现状二:医院购置1元设备,患者需花10元钱
在调研中,孙建方还发现,当前各级医疗机构“扩张”的意愿十分强烈,院长们的核心话题都是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利益。调研座谈中几乎各个地方都介绍“这几年盖了多少医院大楼,增加了多少高精设备器械,医院收入从多少亿元上升到多少亿元”。在目前的补偿机制下,最终这些都将转嫁到病人头上,直接导致看病贵的加剧。据估计,目前公立医院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0%,公立医院每筹得1元钱用于基建或者购置设备,必须有10元的业务收入,也就是说患者必须支付10元钱费用。
建议:公立医院保公益,民营医院供特需、可盈利
针对这些现状,孙建方开出自己的药方:“必须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政府主导,面向基本医疗。”他认为,医改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孙建方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鼓励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并引导其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让民营医院供特需、可盈利。公立医院可部分保留高、精、尖、专等特色科室,主体部分逐步达到保基本、保公益的目的,形成公立、民营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的医疗格局。
特派记者 毛庆 江瑜 刘远
本报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