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 |
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 |
医疗纠纷发生率每年上升20%,约80%的患方不愿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多选择私了
由于巨大的利益作祟,经过逐年发展,现如今“医闹”有向专业化、公司化发展的趋势
由于缺乏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和相关明确法规条例,有的医院迫于压力,被迫“花钱消灾”
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梁波北京摄影报道
王正荣曾提出在川建高原应急基地
“发生医疗纠纷后,如果由第三方解决的话,医生和患者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王正荣
汶川大地震后,王正荣带领我省第一支医疗队,深入地震灾区第一线昼夜不息作战40小时,抢救和转运伤员2000多人。
他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调查研究,反映老百姓的、基层的实际情况。去年他曾建议建立国家高原应急基地,并将这个基地建在四川,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高原应急基地。因为四川的首先医疗条件和水平在西部是第一,具备设立的基础。
今年,王正荣期望“在四川建立国家高原应急基地的建议”可以落实。目前,四川也在加大培养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医疗应急队伍,并展开了应急训练,培训的内容很多,既有生存,也有应急抢救。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大部分患者却不愿寻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于巨大的利益作祟,‘医闹’有向专业化、公司化发展趋势”。昨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提出了治理“医闹”的建议:组建第三方医疗损害赔偿保险机构,引入保险公司,如车辆交强险一样,将医疗责任保险作为法定保险,强制医疗机构必须购买。
现状一医疗纠纷逐年上升
“通过调研,我发现医疗纠纷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王正荣列出了一组数字:全国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在40起左右。而医疗纠纷发生率每年上升2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约80%的患方不愿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按其他法定程序寻求解决,大多选择私了。
王正荣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每一起较大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纠纷的患者及其家属背后,总会有一群人出现。这群人,即“医闹”,有的称“纠托”、“讨钱帮”。这些人多为社会闲杂人员,有的甚至是不法分子,成天游荡在医院门口,平时靠诈骗患者钱财或倒卖医院挂号为生。每当看到有医患纠纷,他们便会“主动介入”,把一般的纠纷搞大。所谓“讨说法”,就是诈取高额赔偿费。由于巨大的利益作祟,经过逐年发展,现如今“医闹”有向专业化、公司化发展的趋势。
现状二“医闹”助推看病难
不仅如此,王正荣在调研中发现,医闹还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看不见的因素。
“过去,小病一个老专家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现在不敢了。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要输掉官司。”王正荣说,调研中有医生告诉他,作为医生,如今要花大量精力防止自己成为被告。比如,一个咳嗽或发烧的患者,本来可能只需做2项检查,但为形成“铁证”,只好无奈地让病人做5项检查。“如果自己成了被告,这些检查单,将成为医生自证清白的最好证据。”由此,逐年上升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执业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加重了患者负担。
王正荣说,近年来的医疗纠纷,患者方动辙要求上百万元的医疗损害赔偿,成都市还曾有患方提出上千万元的天价赔偿要求。由于缺乏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和相关明确法规条例,有的医院迫于压力,被迫“花钱消灾”,“拿钱买平安”。
其实,由职业“医闹”鼓动、围攻打砸医院,或采取不法手段向医院索取的高额赔偿,患者及其家属从中获得的赔偿仅占很少部分,大部分被“医闹”诈取。到头来,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受害者。
建议
政府出面组建第三方医疗损害赔偿保险机构
如何杜绝“医闹”?王正荣提出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打击“医闹”、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的法规。司法、公安等部门应将职业“医闹”纳入重点管理人群之一。同时,应通过设立医院警务室等形式,提前掌握各类医患矛盾,以及可能引起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依法打击那些专业化、公司化、暴力化发展趋势的“职业医闹”。
“有的患方认为,卫生部门和医院是一家,卫生部门在帮着医院说话,就算公正地处理,也很不服”。王正荣说,这是由于缺乏第三方机构介入,“如果由第三方解决的话,医生和患者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王正荣建议,政府可组建第三方医疗损害赔偿保险机构,全权介入解决医疗纠纷。同时,引入保险公司,建立第三方赔偿机制,像车辆交强险那样,将医疗责任保险作为法定保险,强制医疗机构购买。同时还应该规定:如果患方索赔金额超过1万元以上,公立医院必须委托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调处,不能擅自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