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张洪波 3月5日发自北京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新任掌门人单霁翔出现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分组会上时,与其他文艺界委员比较活跃的发言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自始至终对着电脑,左手时而放在腮边,右手拿着鼠标,表情严肃。
面对不断提出采访要求的媒体,他很客气,但能感觉出他刻意的低调。而在此之前,曾有北京媒体介绍他们眼中这位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喜欢穿布鞋,很爱与媒体打交道,有时候还会和记者朋友一起吃小摊。
“不要说什么‘故宫新政" 故宫去年出了失窃案、瓷器损坏,不是安防制度落后,而是缺少监测和监督。
如果不是故宫去年的“十重门”事件,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上任后的单霁翔似乎刻意低调,上任一个月时间里,单霁翔悄悄走访了故宫32个部处以及老专家,了解各自分管的工作以及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有哪些。
直到2月14日那天,作为新任故宫博物院“掌门人”的单霁翔,才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并详述了对故宫未来的整体规划。
比如午门城楼两侧的燕翅楼本来是作为库房的,现在存放在里面的39万件文物已经移交国家博物馆,以后燕翅楼可以作为展厅使用。单霁翔还提到端门地区必须坚持公益性,目前已清退了商户和质量较差的临时展览。对于目前仍位于红墙内的科研单位,将会在2016年全部搬出等等,外人称之为“故宫新政”。
但在3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几次提到:“这算不上什么新政。”
“我所提到的提升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善和提高,都是在《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的,谈不上改革,更不是变革。”单霁翔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故宫去年出了失窃案、瓷器损坏,肯定是安防制度落后、文物管理制度落后。其实故宫关于安全保卫的制度有几十个,专门印刷了一个单行本,保卫人员人手一册,小到钥匙和锁封的领用也有专门的规章,各种应急预案也比较健全。”但是,问题出在了“制度很全,却缺少监测和监督”上。
单霁翔下一步最想做的,就是把监督工作做好。他说,他设计了十项具体措施,从各个细小方面做好监督工作。
“遗憾故宫的报道太少了” 我愿意与媒体朋友多交流、多沟通,故宫也是这样,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理解。
在单霁翔书面给记者的回复中,他用大段大段的文字赞美故宫,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故宫有着很深的感情,或者说,对这一世界文化瑰宝,他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
单霁翔告诉记者,他与故宫前任院长郑欣淼是老朋友。故宫是从2005年才开始走向世界的,在以前,故宫是一个文物景点,而不是博物馆。但刚刚走向世界的故宫,也让单霁翔清醒地认识到:“在博物馆建设上,我们和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差距还非常大,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虚心学习、努力改进和提高。”
把故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这无疑会给单霁翔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公众眼中,单霁翔原来留给大家的印象改变了很多。
他变得非常低调而且谨慎,不再像以往那样随意接受记者的当面采访,而是要求记者必须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虽然有问必复,但回复的话却中规中矩,看不出半点锋芒。
在此之前,他曾经一向以“敢说”著称。此前,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单霁翔看到媒体的报道后,坚决站在保护一边。在他的支持下,媒体舆论监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梁林故居得以保存。
他在与记者的面谈中,也是用词非常准确而谨慎。
“我说的话经常是专业术语,我不想出现错误,也不想让记者朋友出现误解,所以就采取了书面回答的方式。但是,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都愿意与媒体朋友多交流、多沟通,故宫也是这样,希望处在媒体的监督下,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故宫文化,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理解。”
单霁翔计划着,将来进一步扩大故宫的开放面积,由目前的45%增加到76%。到那时,“游客来到故宫,就不光看见宏伟的紫禁城,而且能看到更多国家珍宝,他们也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只能走一条路线,只有唯一的选择,他们会有很多的选择。”
“你知道我现在最遗憾的是什么吗?就是故宫在媒体中的报道太少了。”单霁翔说。
看来,单霁翔还是希望把一个开放的故宫展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