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年两会评论

王立军等舆论关注事件不能只在网上说

2012年03月07日04:01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评论员李康宁

  近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接受一家网站采访,其间就近期公众关注的王立军事件进行了回应,一些细节首次得到披露,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能以开诚布公的态度面对质疑,就种种不实猜测进行澄清确实是一种开放的姿态。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重大的信息,竟然在一家网媒的采访过程中被公开,未免让人感到费解。这种打破常规的信息发布方式是否妥当,也值得深思。

  黄奇帆在访谈中表示,自己的发言针对的正是微博网络上的“八卦信息”,希望藉此以正视听。可见,在他看来网络环境对个别事件的传播起到了扭曲和夸大的作用。但面对一个已经被网络发酵得过分敏感的话题,如果只是通过网络媒体来纠正,是否能达到效果?而且,政府官员仅以网络访谈的方式发布重大信息是否合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舆情也逐渐地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网络基本上是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因为网民身份和价值观的差异,各种各样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其中固然有真知灼见,同样不乏流言蜚语。在监管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网络屡屡被人利用,成为传播谣言的温床。

  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固然有待相关法规的完善,对网络消息的传播加以监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发布信息时还应选择更具公信力的平台。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重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避免大的偏差。

  当前,在网络上围绕王立军事件出现了种种猜测,只言片语的信息加上未经证实的传言就构成了一种荒唐的“拼图”。这种问题的出现,也是网络媒体囿于自身缺陷难以避免的。此时,正需要有关部门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更具公信力的媒体去平息传言。如果只是对网络传言进行网络辟谣,而公众通过权威渠道却得不到需要的信息,就可能加深猜测,使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传媒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各级政府都应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不同的媒体。网媒确实有及时互动的特点,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而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更有助于政府重大信息的发布。如果“扬短避长”,可能会事倍功半。
(责任编辑:UN0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要闻

温家宝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详细]

两会热点

2012全国两会期间,改革、反腐等热点问题被热烈讨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提案议案。两会闭幕后,这些建议又将往何处去?[详细]

两会调查

热点调查:房价问题北上广三地居民普遍认可限购令控制房价的作用…[详细]
热点调查:幸福感你心目中谁是最幸福的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呢…[详细]
热点调查:2012年通胀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