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答记者问
今年中央财政“三农”总支出在去年超过1万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00多亿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加管理;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生产
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不能掉以轻心,面临着基数高、成本高、气候条件不确定、市场价格不确定等问题
关注三农
今年将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即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争取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继续增收,争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
韩长赋
去年成绩单
半个世纪以来粮食产量首次“八连增”
韩长赋表示,2011年,我国十大农产品16年以来首次全面增产。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增粮增收好形势,而且是大丰收的年景,总结起来就是“五个首次”、“五个超过”。
“五个首次”: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八连增”;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首次超过了1万亿斤;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粮食安全标准线是人均800斤);除了粮食以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是全面增产,这也是16年以来的首次。
“五个超过”主要是在收入方面: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超过两位数,达到11.4%;增幅超过城镇居民3个百分点;当年增加1058元,超过1000元,这是没有过的;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超过东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幅均超过了20%,这也是没有过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上午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和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谈到新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韩长赋说,核心是“增粮增收,稳中求进”。他表示,农业部今年将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即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争取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继续增收,争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
今年农民增收争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
韩长赋介绍说,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此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是全面增产,这是16年以来的首次。
韩长赋表示,农业部今年将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争取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继续增收,争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
谈到农民增收的问题,韩长赋说,今年农民收入还会持续增长,但是继续大幅增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农民的收入主要是4个方面构成的,一是家庭种植业收入,大概占总收入的46.2%;二是工资性收入,占42.5%;三是转移性收入,占8.1%;四是财产性收入,占3.3%。
他表示,2012年还是要四路增收,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包括养殖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继续打工增收,引导帮助农民外出打工,包括到当地的二、三产业就业;三是落实好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各级的有关政策,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四是促进财产性增收,主要是推进农村的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采取4大措施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拐点
谈及粮食生产问题,韩长赋说,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不能掉以轻心,面临着基数高、成本高、气候条件不确定、市场价格不确定等问题。他表示,将采取四大措施努力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拐点:
一是继续落实好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积极性;三是搞好行政推动,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四是增加对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补助,立足抗灾夺丰收。
韩长赋表示,今年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可期,对夺取农业好收成有决心也有信心。
今年落实好
“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
谈到对农业的政策支持,韩长赋说,今年中央财政“三农”总支出在去年超过1万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00多亿。
韩长赋表示,我国粮食生产每年大概要16.5亿亩的播种面积以上,保面积,首先农民要有积极性,今年特别是对农民的“四补贴”要落实好。同时,还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促进各级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此外,增加对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补助。
主要农产品去年检测合格率超96%
当问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韩长赋明确指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案件,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绝不宽容。”韩长赋介绍,2011年我国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总体是安全的。”
韩长赋表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加管理;二是根本性措施,即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生产,“只有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可控的,流通过程是可追溯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源头上的安全水平。”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