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两会访谈

进城打工的爸妈,如何关爱村里的娃

2012年03月12日14: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主持人:我看有些调查说18岁以下就算留守儿童,刚才部长说0到6岁算早期教育,留守儿童一般分几个层次,比如有些小的,是早期教育,再大一点可能初中毕业这一部分孩子,如果他也没去打工,还在农村待着,那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是不是就会变成没人管了,或者说他们再怎么办呢?有些农村一些犯罪的情况就会发生呢?

  邓丽:我们有时候叫大龄留守儿童,指15、16岁以上,初中毕业,义务教育之后,这一段是很危险的。因为从生长发育是青春期,本身是叛逆,想要独立,自己又没有完全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又非常想独立,又加上父母不在身边,这种青春期的过渡,父母不在的话,爷爷奶奶有时候无能为力,除了给他做一点饭很难管束他,或者引导他。我们调查当中有一部分成了新的农民工,到城市去打工了,新生代农民工,就成为这个群体。现在农村也有一些职业学校,有一部分进入了职业学校、技术学校,能够学习这是比较好的,一般这种学校毕业以后就业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一部分没有正当职业,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自己家乡农业生产,又没有能力自己独立的谋生,所以属于游荡在乡村,或者城乡来回游动。这一部分人如果有不好的人物或者是一些因素的干预,就很可能引起违法、甚至犯罪,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些个案,真的让人痛心疾首。您说的大的孩子,这个问题好在我觉得这两年职业院校发展得很快,而且我看山东已经提出来明年要能够解决一部分流动过去的孩子,没有户籍也能够高考了?是吧?

  王元成:参加高考,能解决。现在中职教育在我们山东省已经全免费了。

  邓丽:听说农村孩子还有补贴。

  王元成:有补贴,学杂费免,生活费、住宿费给补,而且这一部分孩子毕业之后,就业形势比较好,有一技之长了。刚才讲留守儿童,到底是留,还是进城呢?实际上讲还有一个问题,农村孩子缺乏吸引力,如果说咱们农村等将来真正的随着小城镇建设不断的推进,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推进,如果农村越来越富裕,如果农村有着很多的工厂,有着很多的企业,很多的就业的机会,那就有可能有很多的人不愿意外出了。那时候农村就没有这么多留守儿童了,增加这种吸引力,怎么增加?那就是靠政策的推动。作为政府怎么样把这种教育的投入,城市和农村均等,让农村也一定享受到这种政策。等将来这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不需要到大城市打工,就在家门口,就在这个地方,三里路,五里路小城镇上,在这个地方也可以买房子,也可以居住的近一些。

  邓丽:今年中部,甚至西部有一些地方工业化发展进程很快,很多东部城市往内陆转移,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东部用工荒,实际上因为很多农民工回家创业或者就业了。

  王元成:这一段时期能够对留守儿童采取比较见效的方法,咱们妇联组织、共青团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如果能在社会上招募更多的志愿者,让志愿者来志愿,来结队,每个月,每周拿出时间来给这些留守儿童交流。

  邓丽:我看到一些事情很受感染的,定期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让孩子受教育,他说他们两个是朋友,实际上通过自己孩子通过接手留守儿童的队伍,让两个孩子都成长,帮着自己孩子成长。

  王元成:把这个爱心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应该说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很有促进。咱们说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没有留守儿童的幸福的生活,何谈和谐?

  邓丽:确实,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过去就比较薄弱,面对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就更缺少。所以我刚才说的一些,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但是常态化的、便利的,他们能够象我们说到的这种公共服务还是很少的。我们的工作重心,包括农村早期幼儿园、托儿所。现在,全国农村搞早期教育大发展,但是这个覆盖率对他们需求来说,就是三年,几年就长大了,就过去了,这个还是很薄弱的。包括一些乡村文化生活,包括给他提供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看到城市流动进来的孩子患病率高于城市孩子,留守儿童心理出现的毛病高于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是穷孩子,他家里收入可能比城市孩子家里的收入要高。

  王元成:如果孩子长期缺乏关爱缺乏管束,有可能不是国家有用之才,真要引起社会关注。

  邓丽:农村多提供公共服务,常态化,持续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家庭,这样他们整体状况就会有大的改善。跟随流动进来的这些孩子,如何能享受和城里孩子相同的医疗、就学、甚至社会保障等等这一方面待遇,降低他们的门槛。

  现在看到城市有些学校包括北京,很多都是外地的孩子在这儿上学,但是教育资源还是不均衡的,这一点也都看到了。好学校对留守儿童来说还是很难进的,这些差距我们都要正视,实际上是存在的。怎么让城市更好的接纳他们,让他们融入,而不要在城市当中划分,扩大这种等级和阶层,今后这种基础要从孩子这儿做起,如果他们从小等级差异很大,从心理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这种隔阂,这是很危险的。

  王元成:城里孩子上这么好学校,穿得这么整齐,背的书包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行,人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的还有轿车接送,天天去公园去逛去玩,到科技馆,图书馆,农村的孩子没有享受到。如果国家真正拿大的财力,在农村加大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特别是文化设施的建设、医疗设施的建设、教育设施的建设,缩小差距的话,有可能农村经济也发展了,小城镇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就业机会了,他就不出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丽娜)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要闻

温家宝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详细]

两会热点

2012全国两会期间,改革、反腐等热点问题被热烈讨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提案议案。两会闭幕后,这些建议又将往何处去?[详细]

两会调查

热点调查:房价问题北上广三地居民普遍认可限购令控制房价的作用…[详细]
热点调查:幸福感你心目中谁是最幸福的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呢…[详细]
热点调查:2012年通胀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