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曾颂 张演钦 薛江华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代表外事委员会发言。对公共外交有深入研究的他,选了“提高国人的国际意识”作为发言主题。正逢日本地震一周年,赵启正针对一些网民反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言论进行评述,他认为国人应当培养“世界公民”的胸怀。
不该盲目抵制对外援助
中国近年来的对外援助行动,不时引起部分网民的激烈言辞,如经济学家李稻葵所言,“把救欧洲和救温州对立起来”。赵启正表示:“国际间的互助是世界文明的表征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接受过多种国际援助,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也正逐步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
赵启正说,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毒品泛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援外行动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了国内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盲目反对国际援助,赵启正认为,这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民族主义有很多定义,正确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奋发图强的思想意识;本民族利益至上,盲目排外,难于和外国和谐相处,这是狭隘民族主义。中国公众应有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度。”
我们不应以牙还牙
作为“世界公民”的中国人,首先要掌握沟通和理解的能力。“中国人不仅要知道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现实,还要知道背后的故事。了解越多、越深入,视野就越宽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就会越强。”赵启正说。
如何跟国外沟通?赵启正举自己作例子:一位欧洲的大使问我,中国为什么坚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我回答说,中国是有几件华丽的外衣,比如北京和上海,可是还有很多发展落后的地区。你看里面的衬衫,可能是旧的,必须换的。
至于“愤青”们对一些国家的敌意,赵启正表示,国际社会确有些国家极力推销其政治制度、干涉他国内政,但是外国政府并不等于外国公众。“某些国家政府在某些时候对我们不够友善,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它们的公众以牙还牙。”
曾颂、 张演钦、 薛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