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负责人代表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杨天夫
|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今天下午15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集体采访,邀请刘明忠、谭旭光、杨天夫、向文波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回答记者提问。
印度教徒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问向文波总裁和杨天夫董事长。今年有越来越高的呼声呼吁中国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那么你们二位是怎么建议改革?应当从何开始、从什么领域开始?怎样才能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竞争和创新的环境呢?
杨天夫:国有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据我知道一直在进行中,因为我这个企业的集团里面有三家是我收购的国有企业。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2010年连续收购了三家大型国有企业,最大的一家企业是西安电机厂,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国有企业改制是根据它自身的需要,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某个发展阶段市场给它一个反向的定位所造成的。现在我们这个厂收购了以后,我们这个企业集团很多的用户,就是我作为配套商的也都是大型国有企业。
我个人认为,国企和民企在中国这样的经济结构中是不可分割的。我想,很多国家也是这个样子。最近大家提出要国进民退、国退民进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由市场来调剂比较好。特别是大型的国企,如果现在让它改成私有化以后也存在着管理能力问题和驾驭问题。因为大型的制造业,特别是实体经济,并不是企业内部的简单管理问题,它需要一个很长的产业链,特别是装备产品。市场的接受并不是改个名、改个管理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积累数年积累出一个管理系统,包括它的产品、解决工程发展能力和工程技术自身积累的能力等。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强调某个国有企业做大了就垄断了,也并不是这么说。我知道的情形,现在国企和民企,在市场上,特别是在制造业的市场上我们还是在一个平台上来竞争的。至于说我们现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比如石油等这些领域,我也不认为这个领域就是开了,我这个企业就有能力进入或者驾驭,我还是做好我的本职比较好。
中国的改革还在进行中,逐步地对所有的行业、对市场公开开放,不管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能够进入,这是一个趋势,我也期待这一天,我也能享受这个成果。
向文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我认为完全的市场化不适合中国。我觉得在一些战略性的产业,在一些资源性的行业,在一些有关民生的行业,就是一些非盈利的行业,我认为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要做得更强更大,在好事上做得更好,这是最好的。这是一个观点。比如资源,我刚才提到的,如果完全的私有化,把石油、煤炭这些自然资源私有化,某种情况下是一种国有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会引起财富的不合理竞争,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一些涉及到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根本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可能回报很不确定的,比如航天等大型事业,必须依靠国有经济。比如涉及到民生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产业,包括医疗、市政等是不适合于市场化的。有些城市把自来水都卖给了外资企业,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错误的,应该由国家经营,国家应该会做得更好。
同时,我也觉得在有一些领域应该尽可能的市场化,就是在完全竞争的领域应该尽可能的市场化,这还是一个市场秩序问题。如果说国家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我认为就很难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倒不是说国有企业是不是能搞好,民营企业能不能搞好,我认为关键还是市场秩序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认为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企业的转型,也更有利于可持续。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至于说改革,我认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有企业要改革,民营企业也要改革。我也注意到了世界银行的行长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国有企业要市场化,我是部分同意他的观点的,中国全部市场化的话我是不赞成的。在一些市场竞争的领域,我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得非常清楚,要向民营企业开放,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在改革的领域上也是说得非常清楚的。
杨天夫: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同业恶性竞争 谭旭光:两岸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 刘明忠:面对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越来越重要 向文波:三一重工演绎了完美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合作的故事 谭旭光:潍柴动力始终不渝地抓技术创新 向文波:做实业就要“实实在在 实心实意” 谭旭光:抓住内燃机行业的节能减排 就抓住我国节能减排的牛鼻子 杨天夫:很多城市一窝蜂地追求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 杨天夫:国企和民企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是不可分割的 谭旭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机会 向文波: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向文波: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不可能靠代工 杨天夫:黑龙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商机 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