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付娜)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今植入广告大家是非常熟悉,无论是前些年人们比较关注并且有些争议电影当中的广告,还是在媒体,比如报纸版面上一个消息的旁边有一些广告的版面等等,但是如果在教材当中您会发现这个有植入广告嫌疑是不是就有些不对头呢?日前,一条名为《小学四年级教科书居然是某某医院的广告位》的网帖一出,立即引发争议。原来,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课本的封面插画上,一幢医院大楼上赫然印着四个字:“博爱医院”。
其实,全国各地叫“某某博爱医院”的专科治疗机构非常多。但是,个别的博爱医院爱打广告,大力宣传:主治不孕不育。所以,当这样的医院名称出现在小学课本封面上,不免引来猜想和质疑。
这本争议教材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的小学教材。它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采用非常广泛。如果涉及“植入广告”,后果不堪设想。曾亲自借阅这本教材的扬子晚报记者王璟,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这张引发争议的课本封面。
王璟:对于说他是这样子,就是说三个孩子给两个医护人员献花,它后背景有一个医院,医院上面写了四个字解决博爱医院嘛,创作者张教授作为一个封面来创作的大的一个插画,76页里面配了一幅这个插画比这个封面还要完整得救取了博爱的名字。
课本的的封面上除了这幅插图封面上端还标注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左下侧还有一个小黑框注明:本书由江苏省政府免费提供。这是"植入广告"嘛?多方调查采访的王璟笑着回答,这是误读,所谓“植入广告”之说,完全印证了一句话“躺着也能中枪”。
王璟:其实就是一种误读,南京本来就是博爱之都,所以大家都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我们苏教的嘛,一直用的都是这个教材,所以意外。就是说你从创作的背景完全是可以理解,而且也犯不着,教科书它是很严谨的东西,教科书都是由政府免费来提供的。
这个解释,您可以接受嘛?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交给当事人,苏教课本的使用者来回答。有着30年教龄的当地语文老师王育英(化名)面对“植入广告”的质疑,她明显生气了。老太太斩钉截铁的说:
王育英: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博爱这个100多年了已经,尤其是在我们南京,这个博爱就是说大家不会误解的,谁知道有个叫博爱医院,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
一张插图,想要成为教材、尤其是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教材插画,从出版社到市教委、省教委,最终到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一级一级的编委会 将层层把关。作为审查教材全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江苏省教育厅这方面有没有回应呢?
最终,经教育厅委托,这本教材的主编江苏省小学语文教育负责人朱家珑终于接受了晚高峰的独家采访。
这本亲自负责过来的教材,一直都在朱家珑老先生的桌上。广告两个字,明显刺痛了这位68岁的老人。
朱家珑:怎么叫做打广告呢?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做广告的事情硬贴在我们苏教本人的身上,这个应该工作,没有人出来替我们说话啊,今天不是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给我打电话我绝对不会接受媒体的采访。
在情绪稍作平复之后,朱老对“植入广告”的指责,一口回绝。
朱家珑:整个画面阳光灿烂,健康,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竟然被部分媒体即一些网友的议论,推波助澜失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理他,我们感觉非常的气氛,我还没有听说过真正听说过老人医院是博爱医院,我们也没有从任何一个医院收取过所谓的广告费,好处费,因为当时要写一个医院,这是护士嘛,护士是站在一个医院的大楼,博爱医院在整个这副幅图里面,是被我们处理过的,很淡很淡的,我们是有意识如果说没有意识我们就把他描的很深。
在采访中,朱老声音哽咽的告诉记者,他的同事,也是这本教材的负责人之一,因罹患白血病躺在病床上。但是仍然因为受不了这个委屈,刚刚跟他通过电话。对于教材上博爱医院的意外中招。虽然出版人都很委屈。但是,事既然出了,就必须解决。据了解,教材编辑部正在酝酿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国标 ,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新一轮调整。一边是质疑声,一边是无限的委屈。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认为:即使受了委屈,语文教育也要向前看。2003抗击非典,我们会铭记,但时过境迁,语文课本也需要与时俱进。
张春蔚:我们没有人会忘记2003年的那一场危险,这样的一个行为是不是只能停留在2003年,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往前走的更远一点,最高的行业标准的话要有一个行业基本的操守,才能够真正的保持你的博爱而不是说还停留在2003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