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公共预算还不是主流话语,3月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记者会,没有一个记者问及公共预算,谢旭人亦未主动谈及。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则注意到,中国没有明确的财政年度起止时间,大多数财务项目要12月25日前结掉,来年预算要等到3月人大审批,但年初政府已经在花钱,等于财年已从1月1日开始。“这个是很不严肃的。”葛剑雄写提案建议明确财年起点为4月1日或7月1日。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公共预算研究者,今年他的提案是呼吁“编制一份让大家都‘看得懂’的预算”。蒋洪做过10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他直言因看不懂预算而投过反对票。如今他的苦恼是,审议预算的时间太短,他曾写微博抱怨,“我们小组里边就是一份预算轮流看,三四十个人,平均一人5分钟,这是没有办法审议的。”
很遗憾,预算时常被穿上“国家秘密”的外衣,而不能与公众见面。今年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依然没有向公众公开。《南风窗》记者请代表委员帮忙将“预算报告”晒一晒。
“公共安全支出”
近年来,“公共安全支出”预算越来越被公众关注。
“预算报告”显示,“公共安全”2012年预算数是7017.63亿元,比2011年执行数增长11.5%。而排在上一位的“国防”2012年预算数是6702.74亿元。据此,境外媒体报道将“公共安全支出”视为“维稳费”,宣传2012年中国维稳费超过军费预算。财政部有关人士出面驳斥了“公共安全支出”等同“维稳费”之说,同时告诉公众,除美国、法国以外,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共安全支出,都超过军费开支。
根据“预算报告”的名词解释,2012年“公共安全支出”的内容包括,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稳步提高地方政法经费补助水平,支持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化解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债务。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基层监管部门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保障食品安全。根本没有“维稳”这两个字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则将“公共安全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防和应对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的经费,另一类是预防和应对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各种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经费。李伟表示,所谓“维稳开支”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然而“维稳开支”究竟占多大比例,依然没有人说清楚。《南风窗》记者采访了几位公共预算学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他们都表示“公共安全支出”是一个敏感问题,而且“预算报告”未公布具体预算内容,均表示不清楚。
深圳海归老板吴君亮因为推动公共预算信息公开而闻名全国,但是他也搞不懂“公共安全支出”的具体内涵,“这个本来是不难搞清楚的东西,只是相关的信息提供不充分,就是从来没有释放这个信息给社会。”“公共安全支出”今年又惹“媒体官司”,仍是预算不透明惹的祸。
“财政收入增速”
最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速总是不听预算的话,连年飙高,远远超过预算增收,而且远远高于当年GDP增速,惹来“与民争利”的质疑。
3月6日,财政部部长记者会,部长谢旭人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给出一个新的解释—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是以现价计算,而GDP是以不变价计算,如果按照现价计算,2011年中国GDP增长17.4%。换言之,二者不过相差7.4个百分点。他为这几个百分点提供了理由,包括进口关税大增、把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纳入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来管理等。
不过,谢旭人没说出的两个重要理由是税收过重和土地收益。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便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痛批高增值税。他说,现在已经不只是高档消费品国外比国内便宜,耐克鞋这些大众消费品也是如此,“我们的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
土地收益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经营城市,土地收入就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它与GDP没关系的,土地本来就在那个地方,不是实体经济,拍卖了就有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
财政收入增速过高,恰恰反映了一个社会财富流向过度集中的现实。
“民生账单”
而今,从总理到地方首长,每到“两会”最乐于亮出的是“民生账单”。
“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13848亿元,增长19.8%。根据谢旭人的说法,“民生账单”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3左右。不过,大家对“民生账单”似乎并不认账,民众的不安全感、痛苦指数、焦虑感等等负面情绪反而不断累积,公共财政的阳光与民众直接感受之间并不等值。
蒋洪认为,由于具体预算不公开,一些官员“总是喜欢搞一些形象工程,硬性地让人民接受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很花钱,但是对老百姓毫无用处”,因此“重要的是把政府花的钱摊出来,让大家了解它的具体用途”。
周洪宇则另有诊断,他认为,除了政策宣传工作做得不到家外,民众之间更看重横向比较,“不喜欢自己和过去比,只喜欢和别人比,这个横向一比较就有落差了”,谁都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年中国的贫富差距是越拉越大了。
今年,周洪宇建议国家统计局今后同时发布三组数据:(1)基尼系数;(2)人均收入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3)居民分组收入中各组收入均值及其在全部收入的比重。这样做,会逼政府扩大中产阶层的收入,把中等收入的群体做大,否则公布的数据会很难看。
“转移支付”
环视各国,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占预算的比例都没有中国这般大。
根据“预算报告”的名词解释,“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预算报告”显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高达45101 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2526.19亿元,增长23.1%,专项转移支付17386.26亿元,增长5.2%。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