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些城市提出2015年建成智慧城市,实在是太早太早了。”昨天下午,国内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院士做客第38期院士专家论坛,畅谈“解析物联时代、体验智慧生活”的同时,直言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呈现出“过急导致过热”。实际上,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模式可循,而且体量过大的区域或者行业不易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
智慧城市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
展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总是如影随形。邬贺铨指出,无线设施是数字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是智慧城市的第一步;数字城市指的是提供可交互的、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服务,这些服务能促进政府流程的转型;智能城市则被定义为城市的虚拟重构或称为虚拟城市、智能环境、多层的区域创新系统。智慧城市是从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发展而来。它基于未来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感知、数据感知、环境感知、社会和经济感知,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人文社会创新、绿色、科技等丰富内涵。
国外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先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也较为迅速。继2005年7月,欧盟正式实施“i2010”战略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先后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早期发展规划,阿联酋、新加坡、首尔、釜山、仁川、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和地区纷纷开始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仔细分析国外智慧城市从无到有,基本上都是从小城市开始的,因为范围小,具体某一领域或者行业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容易起步。”邬贺铨院士说。
智慧城市应从百姓关心的领域入手
不过,近年来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都亮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不仅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大城市纷纷规划智慧城市路线图,武汉、南京、深圳、大连、苏州、无锡、成都、杭州、昆明、厦门等城市也积极启动智慧城市蓝图。“总的来说,国内智慧城市的热度甚于国外,而且基本是大城市率先提出的。有的城市甚至提出要到2015年建成智慧城市,这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邬贺铨院士指出,智慧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在国外通常不会选择大城市来起步,而是在一些小城市中开始最初的探索。欧洲的智慧城市战略已经明确,智慧城市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2010年以前,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小范围内试用;2015年开始,智慧城市的系统雏形在政府部门应用;2020年以后,智慧城市的技术应用才有可能走向社会,深入市民的居家生活中。
“在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经济、政策、管理多管齐下,大城市的试点需找准切入口,从百姓关心的行业领域入手,例如食品安全、生产安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监控、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与此同时,还要探索智慧城市的商业运营模式,技术标准化的协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邬贺铨院士说。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