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鑫甜和残疾的叔叔、瘫痪的奶奶 |
别的小朋友游玩时,9岁的小女孩陆鑫甜(化名)却在忙着做家务,年幼的她除上学外,还得照顾残疾的叔叔和89岁的瘫痪奶奶。
3月23日,记者走进介休市大山深处陆鑫甜的家,实地采访这个9岁小孩儿独自支撑的家。
大山孤女的普通一天
晋中介休与长治沁源交界处的大山里,有一个已少人居住的自然村,叫做南坡。南坡村隶属于介休市连福镇夏庄头行政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因生活条件较差,这儿的人们大多已搬迁到山下环境较好的村落居住。两年前,为了上学方便,陆鑫甜一家也不得不搬迁出去,来到附近几公里樊王村边的一处山崖下。
3月23日,记者沿着曲折的公路,来到小鑫甜家时看到,群山之中,裸露的黄土崖下是三眼窑洞、一处泥泞的院落。这儿一度已没有人居住,但如今,成了小鑫甜的新家。她所在的学校,则在一里多外的樊王小学。
早6点,陆鑫甜起床,和叔叔一起生火、做饭,帮助瘫痪的奶奶翻身、换衣服。一碗稀饭、几个馒头,是这家人的一顿早餐。吃过早饭,在叔叔“路上小心”的提醒中,小鑫甜背起书包上学去。整整一天,小鑫甜一直在学校,除去上课,午餐、晚餐,她也全部在学校吃。下午5时许,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在操场游戏的时候,她却在学校匆忙吃晚饭,然后赶忙回家,洗碗、刷锅,把一天的煤灰倒掉,再和叔叔一起照顾奶奶。
做完这些,陆鑫甜才能有时间,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温习功课、书写作业。这是普通的一天,也是陆鑫甜每天的生活节奏。
众人帮扶下的特殊家庭
中午,经学校批准,记者将小鑫甜带回了她的家中。回到家中,陆鑫甜几经犹豫,还是向叔叔问出了一句“中午饭怎么办?”9岁的孩子,不知道媒体记者来临的意图,却现实地明白,她一旦错过了时间,便吃不到学校的午餐了,而家中是没有她的饭的。“这件羽绒服?村里的好心阿姨给的。”谈到自己穿的衣服,陆鑫甜说。再问裤子,陪同记者来的南坡村村委主任史克宁说:“也是村民们送的。裤子本来是成人的,小鑫甜拿回后,剪短并改瘦了,又重新做了边。”
9年前,没有成家的陆生凯从介休市一家医院捡回了小鑫甜,从此她和父亲、瘫痪的奶奶以及残疾的叔叔陆生斌一起生活。陆生斌早年在煤矿打工,不幸被砸伤了神经,双腿残疾,行动极为不便。6年前,陆生凯又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家里一下子没了收入,身处这样的家中,小鑫甜的衣服从上到下几乎都是靠别人接济。“煤是政府发的,米面大多靠低保金等购买。我们一家其实很少吃菜,家里的3亩地让别人代种了,人家在夏天也会给一些蔬菜。”谈到生活,小鑫甜的叔叔陆生斌也说。
一家人的简单心愿
“小鑫甜在学校基本没有花费。学校已经免去她的学费、书本费,还免费提供饭菜。”陆生斌告诉记者。然而,陆生斌还是不无忧虑:“到现在,小鑫甜还没上户口。”
2003年,陆生凯将鑫甜抱回家时,并没考虑那么多。陆生凯去世后,陆生斌试着到介休市给孩子申请补助等,才知道,陆鑫甜原来一直没有上户。樊王小学得知情况后,尽管小鑫甜没有户口,还是接受了她。可是,如果孩子一直没户,以后怎么上初中、高中?
得知小鑫甜的难处,记者立即帮助她联系了介休市公安局局长祁建平。祁建平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当即表示,只要经村委、乡镇等证明她的情况属实,公安机关会尽力帮她上好户口,“她也要到民政等部门,拿着证明办理好相关的收养手续。”
就此,记者联系了介休市民政局局长董耀洲,董耀洲也表示,像小鑫甜这种情况,他们完全可以帮助她办理好一切。户口一旦落了,孩子义务阶段上学的费用、将来生活方面的补贴等,便可全部按照规定给予减免、补助。
“孩子懂事,学习也不错,还是班上的生活委员。”这是班主任王莉对她的评价。
临别时,小鑫甜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已赶回学校吃午饭。陆鑫甜残疾的叔叔,则不顾大家阻拦,拄着双拐,来到院子里送别记者:“这个家,就靠小鑫甜了,感谢你们的帮助!”
本报记者 任俊兵 特约撰稿人 刘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