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村民报告后,王保国立即下山,发现捂在棉被里的正是被盗的金刚座 摄/记者田宝希 |
房山谷积山古塔、寺院为北京地区罕见真迹文物 群窃贼频繁光顾
记者调查发现七处古迹现盗洞伤痕累累
直径近一米、包裹着绿棉被、外面还捆绑着“护体”的铁丝。近日,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村民王振强在山沟里发现一个打包好的石质大家伙。
叫来文保员王保国一看,竟是明代太监墓(当地人称张公墓)中的“大理石束腰金刚座”,重达3吨,属文物。专家曾鉴定,该墓葬对于研究明代的宫廷史、太监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金刚座是如何被移动到山下的?“肯定是盗墓的偷出来,藏匿在这儿,没来得及运走。”王保国推断。
记者历时两个月,5次前往谷积山调查,发现被盗古墓所处的区域是北京地区罕见的真迹文物(未经现代修复、重建的原始文物)群,以明代古塔、寺院和太监墓为主。
但因几乎不设防,近3年来,谷积山至少有7处文物古迹遭盗。
回放
蹊跷现身的金刚座几度遭贼惦记
谷积山得名,是因为四周的山头连绵起伏形如谷堆,民间传说该山实名古迹山。
《房山历代寺观》、《图说房山文物》等文献记载,因风水绝佳,谷积山唐五代时期便有佛寺存在,以后历代累有兴建,以至梵刹林立,塔碑纵横,是古代北京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现如今,谷积山只留存下灵鹫禅寺、圆通寺、鞭塔、舍利塔、铃铛塔和两座太监墓,“可见文物共计七处”。而在上世纪50年代,谷积山仅宝塔就有30多座。
村民王振强发现被藏匿的文物后,村里委派文管员王保国和王中二人带着铁钎、老虎钳等工具来到事发地。
绞断铁丝后,太监墓中的“大理石束腰金刚座”露了出来。
“他们又来了。”这是王保国的第一判断。原来,早在今年1月份,文保爱好者就发现,谷积山上的这座明代太监墓遭盗墓者破坏。
当时,在作案现场,盗墓者下铲的位置在墓碑左侧,下挖大约两米深,盗坑足够钻进一名壮汉;墓碑下的莲花形底座露出一半,墓碑则被“连根拔起”,斜躺在一边,这根幢形的墓碑足有两米多高。
所幸并未丢失文物,专家根据现场判断系外行作案,因为盗墓者对墓室位置的判断“水准太低”。
当地文委已联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过勘查,盗墓者的身份及下落尚待调查。
而今,该墓中的金刚座又险些失窃,当地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看来他们惦记不是一天两天了。”王保国显得忧心忡忡。
调查
墓地现盗坑 墓座仅剩三分之一
日前,记者来到谷积山。眼前的这个大理石石墩,呈六边形、中段有束腰,六边有缠枝莲浮雕,但沾满颜色较浅的松软泥土。由于难以移动,金刚座至今依然立在山沟里。
沿着此处向上攀爬5分钟,即可到达位于半山腰的太监墓。其周围灌木丛生,人迹罕至。
近千平米的墓地,四周由石墙环绕,中央是一个两米深的盗坑,坑内只剩下一根幢形碑柱,上刻碑文“皇明乾清宫管事兼掌内府供用库印御马监太监南溪张公之墓”。被盗的金刚座,就出自这个盗坑。
民间文保人士刘斌(化名),曾多次造访谷积山。
他通过自己拍摄的资料图片向记者展示,座墓碑原由三块大理石构件拼砌而成,从上到下分别是伞形碑首、幢形碑柱及此次被盗出的金刚座。
而记者此次探访发现,伞形碑首已经不见踪影,金刚座也处在被偷运的过程当中。
而留下的幢形碑柱,石刻专家刘卫东推断可能是盗墓者忌讳其刻有墓主的信息,怕在黑市上难以出手。
偷运选沟壑3吨石座滚下山
刘斌分析,从踩点、挖掘、到偷运……盗墓者最少来过三次。
只有羊肠小道的谷积山,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显然毫无用武之地。为了盗走金刚座,盗墓者可谓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刘卫东判断,被盗金刚座重达3吨,因此盗墓者只能用笨办法,将文物一点点滚下山去。
而为了掩人耳目,盗墓者将山路旁的沟壑作为盗运路线。
盗墓者为何半途而废?王保国判断,盗墓者习惯夜间活动,估计是天亮时没能完活儿,怕事情败露才暂且罢手。
但从他们所花费的力气来看,王保国担心,这伙人绝不会善罢甘休,随时可能再回来。
山间三塔两墓每处皆有盗洞
更令人担忧的是,距古墓约300米远的一座辽代古塔,也发现了“不速之客”的痕迹。塔前黄土被挖开大约10平米,从土质的软硬色泽判断,挖开的时间并不长。
而王保国回忆,就在近日,山上还有一尊古代喂猪用的石槽消失。
毫不夸张地说,山上现存的三塔、两墓,每处皆有盗洞。而在山间小路上、农家的院墙里、蓬乱的杂草间,支离破碎的石刻残迹,犹如建筑垃圾一样被四处丢弃。
回应
属区级文保单位区文委欲山上设岗
昨天,房山区文委文物科科长陈亚洲称,他们已了解谷积山被盗情况,现正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他们正计划将金刚座送回原址。
陈亚洲介绍,包括灵鹫禅寺及山上古墓、古塔在内的谷积山文物群,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碑刻文物因年代久远,露天存放,故有部分风化现象,去年8月,他们还对其实施过拓印,将拓片作为资料进行存档。山下有人负责保护文物,但也的确防不胜防,文委准备在山上设岗、加强保护。
但有民间文保人士认为这已不重要,因为在他们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区保即不保。
说法
景区复古热刺激石刻交易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分析称,盗墓是见不得光的行当,民间也叫“挖祖坟”、“抢阴宅”……而像这些墓葬中的石刻,古代都是没人收的。
但近些年各地大搞旅游开发,复古景区层出不穷,这些成为了古代石刻被盗的一大诱因。
这些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石刻作为装饰。很多人嫌新东西缺乏味道,往往更愿意从文物贩子手里收购古代石刻,刺激盗墓者发掘古墓。
而田野文物,因职能部门疏于管理,盗墓者易于得手。
稀有真迹文物群盗毁将永不再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曾10余次赴谷积山考察。
在他眼里,像谷积山这样塔、寺、墓一体的文物群真迹,在北京地区并不多见。其对研究当地历史、明代宫廷史、太监史、文物群的形成等,都具有极高的实物价值。
但文物在遭到毁坏后无法再生,恶化下去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古墓受法律保护盗掘将追究刑事责任
曾任国家文物局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并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谢辰生介绍称,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七章第六十四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他特别强调,不管古墓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都会受法律保护。
本版文/记者崔毅飞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