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选购翡翠饰品 |
强酸强碱溶液浸泡、上色、注胶、打磨……3·15期间,央视播出了关于翡翠造假的新闻,轰动全国。随着翡翠身价的连番上涨,翡翠造假已成为业内公开的 “秘密”,不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假翡翠的高仿真度令行家都会走眼,唯有在仪器鉴定之下,才能去伪存真。
3月24日—3月25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为太原市市民进行了两天免费的珠宝鉴定,其中共检测翡翠首饰1500余件,据悉,在这1500余件翡翠饰品中,绝大多数为赝品或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真材实料者寥寥无几。同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被检测出有问题的“翡翠”,有九成是市民在展会上或是旅游景点内购得的。
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翡翠目前有非常好的投资潜力,但最大的投资障碍是难断翡翠真假。
去旅游 淘回假货
去哪里买翡翠?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云南,随着翡翠的身价暴涨,不少人前往云南淘金,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有的人的确买到了真宝贝,不枉费一番奔波,但也有人花了十多万元,买回的却是个假宝贝。
梁会长向记者讲起来前段时间发生在他办公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时正值午后,阴沉的天气令人昏昏欲睡,突然办公室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位女士刚从云南旅游归来,兴冲冲地告诉梁会长:“会长,我们在云南买了一些翡翠,想请您看看。”虽然素不相识,但每天来找梁会长帮忙鉴定的人有不少,于是梁会长便拿出工具开始仔细鉴定,“这个是两万元买的,这个是三万元买的……”两位女士将“淘”来的宝贝摆满了办公桌,“我们有个朋友懂玉,他说都是好东西,您给看看。”其中一位还颇有些沾沾自喜,梁会长将满桌的“宝贝”检测完毕后,看到其中一位女士手中还握有两个翡翠吊坠,“这两件不用看吗?”“不用了,都是一两千元的东西,不值钱,肯定是假的。”梁会长摆了摆手,拿过这两件便宜货也进行了细致的检测,检测过后,梁会长不无遗憾地告诉两位女士,满桌的翡翠饰品中,只有两件是真的,就是那两件不被人看在眼里的便宜货。“一定要慎购旅游景点和展会上的翡翠饰品。”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史伟不止一次地提醒道。
石变玉 花样翻新
梁会长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商业品级的翡翠玉石有95%是来自缅甸,之所以有“玉出云南”的说法,是因为翡翠的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史伟介绍到,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近地表的矿产资源,但经过600年的开采,可以说翡翠的地表原料已经出现枯竭,这也正是翡翠近年来身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一些商家正是看到了翡翠背后巨大的利润,开始将一些不好的原料通过人工处理而获取暴利。
在检验站内,史伟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人工处理翡翠的图片。一块从外观上看很难和翡翠联系在一起的石头,放入盛有强酸或强碱溶液的大锅内煮制三四天或一星期,捞出后的石头就变得雪白。经过酸煮漂白的石头,质地变得松散,接下来就要进行注色加工,造假者用笔点染,然后利用高压设备往石头内注胶,利用这一工序将胶填充到石头松散的结构间隙中。一系列工序完毕后,奇迹发生了,原本无色无光的原石废料变成了一块水润清透的玉石,再经过一番打磨、抛光,丑陋的石头华丽地变成了上等的美玉。“在业内,翡翠制品被分为A货、B货和C货。A货就是地地道道的真货,是将天然的翡翠原料经过纯物理切割、雕琢之后做成的翡翠制品。而B货是指透明度经过处理的翡翠制品,其颜色是真的。这种翡翠制品的原料在经过打磨后,其透明度不理想,通过漂白、注胶等化学处理,让其看起来美观漂亮。而C货是纯粹的假货,它主要是在翡翠制品的颜色上作假。这种作假通常是将最低廉的翡翠原料进行人工着色,使其成品外观极其秀美,同时价格也就被提升了。”史伟表示,目前翡翠造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首先,翡翠手镯注胶的有机胶越来越高级。过去翡翠手镯的B货注胶主要是一般的树脂类有机胶,其强度低,硬度不高,但流动性好,易于填充,该翡翠B货往往表面光泽不强,敲击声音比较沉闷,相对容易鉴别,而当今的“高B货”翡翠填充的有机胶强度相对要高,导致“高B货”翡翠也显示比较强的光泽,敲击声音也比较清脆,与A货相差无几。其次,就是单一的C货开始向B+C货发展。常见的C货翡翠仅仅是在颜色上作假,通过肉眼很容易就能识别,但B+C货是先染色后注胶,或加注有色胶,在注胶过程中,会使染料颜色淡化以及趋向于均匀,给鉴别增加了难度。最后,造假翡翠的颜色开始从翠绿色向灰绿色、暗绿色转变。史伟解释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翡翠造假的工艺还不足以模仿冰种以上的高品质翡翠,一般模仿糯米种及以下的中低端翡翠较多,另一方面,模仿油青种或蓝水翡翠,染成灰绿色、暗绿色或蓝绿色会更容易让人们走眼,因为油青种和蓝水的翡翠价值不高,人们往往不会怀疑被染过色。
谜团多 五问释疑
对于翡翠,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情结,但由于赝品横行、以假乱真的情况频频出现,让众多“玉迷”们顾虑重重,疑惑种种。3月25日,记者在鉴定现场也搜集了一些翡翠爱好者的疑问,针对这些谜团,专家也给出了相应解释。
问题一:造假翡翠会对人体有害吗?
张女士表示,前段时间看了有关翡翠造假的新闻,触目惊心的场面令人难忘,张女士表示,造假者多用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的物质进行加工,加工而成的翡翠手镯会不会带有有害物质?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对此,史伟解释道,石料在经过强酸、强碱溶液的煮制后,一般会有一个冲洗的过程,如果造假者没有将酸冲洗干净,就直接进行注胶等工序,酸性物质就会被胶封存在饰品中,胶亦有其老化过程,一般为两年,一旦胶被老化,对人体有害的酸性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
问题二:有杂质的才是真翡翠吗?
在市面上,往往能看到水润透亮、没有杂质的翡翠饰品身价不菲,但也有不少行家表示,没有杂质的翡翠是不存在的,有杂质才是真正的天然翡翠。
史伟表示,一般来说,越难看的翡翠越真,越水润透亮的翡翠越要仔细鉴别,因为很多被处理过的翡翠都是通过溶液将杂质去掉,令其质地看上去纯净。
问题三:翡翠会被养“绿”吗?
史伟指出,确切地说,天然翡翠会被养“润”,因为人体分泌的油脂会让翡翠更水润。当然,养“绿”的几率也存在,不过会因人而异,由于人体分泌物的酸碱度各有不同,会让翡翠内的物质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从而产生颜色的扩散。“由于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翡翠对于温度变化也比较敏感。”当人体体温发生变化时,翡翠的颜色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佩戴翡翠期间一遇到生病,翡翠颜色就会发暗。
问题四:投资哪种翡翠比较有前景?
梁会长指出,投资翡翠讲求“真、精、稀”,“真”即真品,“精”为质地精良、做工精细,“稀”就是罕见稀有。翡翠由于其产地的唯一性、成矿的复杂性以及产量的不确定性,使之一直是珠宝翡翠收藏中的佼佼者,做工精良的翡翠首饰和工艺品的价格更是年年看涨,一般来说,越是高档的翡翠,上涨的幅度越大。
问题五:在哪里能买到货真价实的翡翠?
梁会长建议,消费者最好能去正规经营、规模较大的“放心示范店”内选购,因为这些“放心示范店”一般能保证商品的品质及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万一发现问题,维权也比较方便。在旅行途中尽量不要购买翡翠首饰。目前在旅游市场购买的珠宝首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价格明显偏高的情况比较普遍。
断玉难 专家支招
人常说:“神仙难断玉。”神仙都难辨翡翠真伪,更何况是咱这肉眼凡胎,对于翡翠的鉴别还真难倒了不少“玉迷”。这不,专家也给支了不少招。
史伟表示,消费者在购买翡翠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以下几点:
1.看表面是否有酸蚀网纹,天然翡翠的表面是光滑的;
2.看结构是否混浊,颜色是否漂浮,天然翡翠的质地光泽明亮圆润;
3.如果颜色集中在一条线上或是呈网状的,就有染色的嫌疑;
4.如果是翡翠手镯的话,要在轻轻击打过后听其声音,天然翡翠的声音清脆余音长,而经过人工处理过的翡翠,声音是沉闷的,且余音短促。
梁会长则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翡翠饰品的时候,最好随身携带两个重要工具——手电筒和放大镜,用手电筒来看翡翠的透光性并检查是否有瑕疵,用放大镜来看清翡翠的结构。
最后,梁会长也提醒消费者,选购翡翠饰品一定要看清“身份证”,看是否具备国家权威部门发放的合格鉴定证书,如果仍吃不准的话,也可以及时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鉴定。
本报记者 丁岭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