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缺失致大学生迷茫 行政化被指系祸源
2012年03月29日05: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钱小敏 陈强
《中国青年报》发起组织的“大学为什么越上越迷茫”系列报道和讨论,不仅备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而且也得到了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注意。近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徐岚老师和王洪才教授专门就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导致价值教育匮乏
徐岚老师认为,杜克海的迷茫在于,他自己觉得有价值、想要去追寻的东西却得不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肯定,不知道要不要坚持下去。他想追问,当今的大学除了功利的追求之外,还能不能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因此,他实质上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哪些缺失?在我看来,主要是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徐岚说,价值观教育极为重要。尤其在全球化时代和急速变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在面对人生考验时作出适当的判断和应对。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两课”(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紧密相连,常常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抵触情绪较重,致使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
王洪才教授也有同样的遗憾。他说:“大学的功能,除了教授知识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进行价值观教育。但遗憾的是,现在大学里功利主义风气居于统治地位,价值观教育非常匮乏,于是对根底问题的追问就很弱。”
徐岚分析说,有两个原因导致我国大学价值观教育匮乏。一是大学管理的功利主义倾向。一些大学校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这取决于教师拿了多少经费,发表了多少文章等指标。一些大学不断向教师强调“产出”和“成果”, 导致了教师的实用化倾向,而教师的实用化倾向又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功利性态度。同时,学生会、社团等本应生长个性、促发思考的地方也难免沾染功利色彩。
第二个原因是大学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一些大学越来越像一个职业培训机构,而非一个“教育”机构。大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承载。
大学行政化让老师难当“引路人”
那么,如何改变大学价值观教育缺失的现状呢?
徐岚认为应该对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设置终极关怀领域的通识课程,使全校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哲学,讨论人生的意义以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善、如何择善。还可设置专业伦理的课程,如科技伦理、学术伦理等。其次,设计一些针对人格发展领域的通识课程,可以和心理学结合起来,主要涉及身心发展、情绪管理以及道德素养等。第三,实践性的非正式课程也十分重要,比如以“服务学习”的方式,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公益组织等活动来增强社会关怀、培养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
王洪才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有价值追问的学生而言,引路人是最重要的。经历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与生活中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自身对生命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道路。
徐岚老师曾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大学中哪类教师对你在道德品行方面的影响最大?”选项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专业课教师以及行政教师等,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选择专业课教师的人数是最多的。可见,大多数同学对专业课教师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道德和价值教育。
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老师没能担负起引路人的职责。徐岚说,我们目前的制度设计是不同类别的教师各司其职,专业课教师通常认为已有辅导员等负责道德教育,因而把价值观教育从自身的学术责任中剥离,甚至忽略自身在道德上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而一些本科生导师更是对自身职责相当模糊,最后变成走过场。总的来说,高校在大学教师发展上做得远远不够,教师对自己在价值观教育上能做什么缺乏共识,在怎么做上缺乏专门培训。
王洪才教授则慨叹:“如果学生难有引路人,将是大学的巨大危机。”他分析说,由于量化的考核标准,大学教授的学术研究变成机械性生产,很少有人愿意把时间花在教学上。一些教师上课都敷衍,何谈“引路”?注重教学、热爱思考的教师在当下的大学行政化的权力结构中又往往处于边缘角色被边缘化,想要担当引路人的角色也就力不从心。
王洪才认为,自由的文化氛围、严谨的学术态度,是推进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方式。但是,行政化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间很难去除。政府推出的一些去行政化的政策恰恰体现了或纠结着行政化,比如以“创新”之名引进各类人才进校园,然而这种引进本身就是以行政方式推行的,甚至以各类行政职务为“优厚”待遇。
这个世界始终有一群人在追求名利之外的理想
不过,两位学者都认为,虽然社会大环境一时难以改变,但大学生还是应该坚持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思考。他们给像杜克海一样迷茫的学子提出了一些建议。
徐岚说,我们与其抱怨社会大环境不能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如以小我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的汇聚来影响整个时代的价值观。如果90后都能摆脱功利主义思维,无疑将改变整个社会的氛围。“有人会反驳说,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证书和学生干部经历,我不得不功利。但应相信时代在变化,当有一天招聘不再看简历而是看微博,看你平时都在阅读什么、思考什么,有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你就不得不注重提升个人格调。所以,走出迷茫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王洪才教授说,大学提供了比社会上更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有追求的学生要主动获取和利用。每个学校都有善于思考、特立独行的教师。如果杜克海同学去拜访他们,他们必然会给予真诚的帮助。“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一群人在追求一些名利之外的理想,只是你需要坚定地抵御世俗的偏见。你得明白,生活是一种担负,必须付出代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