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灵 高晨)昨天,清华大学举行仪式,宣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并挂牌。至此,素有“中国金融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第17个学院。
学院成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任学院名誉院长,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任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担任理事长兼院长。
据了解,吴晓灵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其本人正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84年的首届毕业生。在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吴晓灵表示,作为首任院长,其主要作用是完成五道口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平稳过渡,任期不会太长,除全国人大的职务,她将辞去所有兼职,专心搞好教育。
央行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已于2012年3月14日获教育部(教发函〔2012〕20号文件)批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于1981年,因其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的五道口地段,常被称为“五道口”。研究生部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30年来,为我国培养出吴晓灵、胡晓炼、夏斌、金琦、王巍、郭田勇等一大批金融人才,“五道口”的毕业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第一家上市银行、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只基金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这也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又一创新实践。理事会负责提名学院院长、副院长人选。理事会将成为学院沟通金融业界的桥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监督学院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吴晓灵介绍,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仍然只招收研究生,重点培养专业硕士,包括金融MBA和金融EMBA,和清华经管学院是互补的关系。清华五道口将面向全球招聘师资和研究人员。
此外,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将在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开展博士预备班等尝试,争取每个博士生能够在毕业前在国外著名大学交换学习1至2年,同时也会尽最大努力为在国外交换学习的博士生争取在国际金融组织实习的机会,为国家培养通晓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后备力量。
对话吴晓灵招生规模会适度扩大
问:两方共建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初衷是什么?
吴晓灵:其实双方的合作意向已经历时12年。清华大学从2000年起,从以理工见长的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当时清华希望在医学、艺术和经济学的三个领域上找到合作伙伴,于是医学上和协和医科大学合作,艺术上和工艺美术学院合作,而经济类专业就找到了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但是由于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都是业内的兼职教师,没有专职教师,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合作方式。而从教改规划纲要颁布后,我们找到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种新型的学院管理方式,促成双方合作。
问:并入清华后,会对学院本身带来怎样的好处?
吴晓灵:厉以宁曾经说过,制约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发展的三个原因是没有专职教师,学生没有其他学科背景以及缺少综合性大学的氛围。和清华的合作正好可以解决这三个问题,结合了清华大学强势的教育资源和学院本身的业界优势。
从资金上来说,我们过去属于人民银行直管,没有专门的教育经费,只有人头费,那是远远不够的。而现在我们可以获得国家的教育经费。下一步我们就要在全球招聘专职的老师和副院长。
对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选修清华开设的那么多公共课程,大大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问:合并后,学院的培养定位是否会改变,会不会培养本科生?
吴晓灵:我们的定位还是培养金融人才的高端平台,不办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由于清华已经有了经管学院,我们和经管学院是有目标群体的区分的。比如在硕博培养上,经管学院偏重培养学术型人才,我们偏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MBA、EMBA课程上经管学院培养的是工商管理类人才,而我们培养的是金融MBA、EMBA。另外我们还会进行高端从业人员短期培训。
问:过去学院的招生规模一直很小,是否会在合并后扩大招生规模?
吴晓灵:过去我们每年的硕士招生一般不超过70人,博士不超过15人,30年才培养了2000多人。今后会适度扩大一点,但是不会扩大很多,保持小而精的特色。
本报记者周逸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